沒有什么比一套好理論更有用的了。 ——庫爾特·勒溫
表達的邏輯——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方法
口頭溝通能力——培訓講課能力、演講能力以及交談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
對思想的定義:向受眾發出新信息并引發受眾疑問的語句。
不用金字塔結構進行表達的弊端:
-
造成理解錯位:
受眾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他們會假定一同出現的思想在邏輯上存在某種關系。如果不預先告訴他們這種邏輯關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達你的思想,讀者就會自動從中尋找共同點,將你所表達的思想歸類組合,以便了解各個組合的意義。 -
增加理解難度:
讀者的思維,一部分用于識別和解讀讀到的詞語,一部分用于找出思想之間的關系,一部分用于理解表述思想的含義。
如何構建金字塔
金字塔結構的寫法
縱向的疑問回答式對話: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對于邏輯性的邏輯的疑問并及時解答,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橫向的歸納推理(有共同點)以及演繹推理(第二個思想對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位于進行闡述,第三個思想由前兩個思想推理而來)
講故事的序言(前言·引言·導言·開場白):背景-沖突-疑問-解答
心得一:序言的重要性——吸引注意力,協助讀(聽)者專注,管理讀(聽)者的認知
心得二:訓練skil——1 問問自己,為了使讀者充分理解你的主題思想,結論,并且愿意了解你得出該結論的思路,讀者必須了解哪些信息呢?2 觀察自己的注意力分配以及認知過程)
-概述讀者已知的信息(注意對讀者的定位和了解),并將這些信息與文章將要回答的疑問建立聯系(心理學角度:在接受觀點之前,獲得認同的技巧。)然后作者就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問的答案上。
- 用講故事的形式(制造特定時間和空間,制造強烈吸引力,考慮故事的熟悉度);介紹讀者熟悉的背景,說明發生的沖突,并由此引發讀者的疑問(整理思路,幫助讀/聽者專注);然后針對疑問給出答案。
- 沖突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引發讀者疑問。
序言的結構:
標準式:背景-沖突-疑問-解決方案
開門見山式:背景-沖突-答案
突出憂慮式:沖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問-背景-沖突-答案解決方案即關鍵句要點:不僅要回答文章主題思想引起的受眾的新疑問,還要呈現文章的框架結構;關鍵要點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關鍵句的每一個要點,都應該有引言,按照全文的序言相似(但簡單得多)的背景-沖突-疑問結構逐個引出;第一個關鍵句要點的引言,你的目的是提示讀者這一主題為什么與全文的主題相關,其他關鍵句要點引言,是向讀者說明將要討論的主題與前面已經討論的主題相關。
- 序言的四種常見模式
其一,幫助讀者整理自己腦中混亂的信息,專注于文章內容。其二,能夠使你在向他們表述可能不同意的觀點之前,先向他們傳遞一些他們會認可的信息。
- 沖突:必須引起讀者的疑問,“接下來會怎么樣”
- 必須用講故事的形式。吸引注意力,將讀者的思維帶到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新奇,懸念,與讀者本人相關。
- 不要說多余的話引起多余的疑問。
訓練: - 閱讀李叫獸文章當中的序言部分,分析他是怎樣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的,分析至少一篇微信
- 做每一件事情也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分析,整理自己的思路,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注,列表只是一小部分。
構建框架組織思想
自上而下法構建金字塔步驟
- 提出主題思想
- 設想受眾主要疑問
- 寫序言:背景-沖突-疑問-回答
- 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方法來處理縱向關系
- 對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 對受眾的新疑問,重復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自下而上法構建金字塔步驟——為一篇邏輯混亂的文章重新組織順序
- 列出你想要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從行動性觀點入手
- 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關系,橫向的邏輯關系,縱向的疑問-沖突-解答關系
- 得出結論,將內容按照金字塔結構進行組織
演繹推理以及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
- 演繹推理是對推理過程的概括,重點是在演繹推理過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結論。
- 演繹推理的步驟
- 世界上已經存在某種情況
2.世界上同時存在相關的情況,如果第二個表述是針對第一個表述的主語或者謂語,則說明這兩種情況相關 (對第一步進行評述,并導出一個結論)
3.說明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隱含的意義。
- 常見形式
- 出現問題或存在的現象
- 產生問題的根源、原因
- 解決問題的方案
- 演繹推理過程繁瑣,建議在尊重讀者的期望前提下,盡量使用在金字塔結構較低的層次上。
- 演繹推理注意:演繹過程不要超過4個,推導出的結論不要超過兩個
歸納推理
- 歸納推理是將具有共同點的事實、思想或觀點歸類分組,并概括其共同性。
- 歸納推理的步驟: 1. 正確定義該組思想,找一個能夠表示該組所有思想的名詞 2. 自下而上推理,進行檢驗,準確識別并提出改組思想中與其他思想不相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