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四月份左右,接入美團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訂單及商戶已經全面接入美團體系。之后抽身投入活動營銷項目的組建中。在這之前,我們外賣雖有做過各項目活動,但是比較缺乏營銷思路,也沒有成體系。這篇系列文章重點講述之前的活動現狀到整體系統的規劃(下一篇會講解對規劃后的系統的可用性及穩定性的保障)。
當時業務現狀
業務現狀
活動上線周期長
每一次的完整活動的參與方很多,大概需要如下幾個過程:
- 運營活動形式的確定;
- 產品需求確定;
- UED視覺設計;
- RD開發;
- QA測試;
- 線上灰度;
- 效果反饋。
每次活動都經過這么長的流程后,差不多也要一個月,所以當時是這個月做下個月的活動,在人力成本上投入太大,在一些活動之后的復盤的效果來看,也不盡如人意,ROI太低。
營銷工具碎片化及人工化
就拿針對首購用戶拉復購這個營銷場景來看:
首先需要BI同學手動拉取首購用戶;
其次運營人員在平臺抵用券后臺上傳這些用戶,批量發券;
然后運營人員打開push平臺,給這批用戶發push。
營銷效果耗時費力
需要BI同學針對每個活動出具不同的數據,運營同學手動分析數據。
技術痛點
技術痛點
活動營銷邏輯和訂單主流程深度耦合
邏輯、代碼相互耦合,活動沒有單獨的項目,帶來的問題有很多,比如
業務理解上:錯綜復雜的耦合影響RD同學對業務理解;
資源上:不同的需求對同一個項目開發不可避免的會對部署環境以及QA資源產生競爭;
線上穩定性:一旦活動流量暴漲,資源競爭加劇,留給下單主流程的資源下降,導致主流程的吞吐量下降。
線上運維困難
因為沒有獨立的項目,且DB、redis集群,也和主流程共用。無論是活動和訂單都無法準確的預估當前系統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