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垃圾分類有助于環保,我在新西蘭生活了一年,有很多城市垃圾是丟在家門口的分類垃圾箱的,每天有專門的人來收垃圾,如果沒有經過分類,會被罰款,這樣新西蘭人養成非常好的習慣來進行垃圾分類。而這對于中國來講運營成本過高不現實,民眾教育成本也極高,而破壞這個規則的成本極低,只要有人不遵守,很多人就覺得他做垃圾分類這件事沒有意義了。而對于普通民眾分類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成本而沒有更多直接收益,不分類節省時間成本。所以大多數的人沒有動力進行垃圾分類,政府想要真正退行垃圾分類,不應該僅從道德方面來教育,而應該給垃圾分類的人給予一定的好處,之前我在深圳3W咖啡,聽過一個項目,是在小區里面放一個智能垃圾箱,分類正確放入,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這就算是給人能夠炫耀的社交貨幣也比希望大家主動自發來做要好得多。
再從分類處理方面來講,就我在新西蘭的生活經驗而言,垃圾應該主要分為廚余,廚余可以用來做成肥料或者豬飼料等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那么剩余的不可回收物對于后期的垃圾處理的壓力會減小很多。
后期的垃圾處理方式,有堆成垃圾山,而混合在一起的廚余會在垃圾中變質,形成沼氣,對于垃圾處理人員來講是劇毒的。這樣混成垃圾山和多幾個分類垃圾桶所占據的土地,我認為分類垃圾桶更好,因為垃圾山變大的復利效應會很恐怖,而分類垃圾桶可以循環使用。
再說焚燒的處理方式,干濕垃圾一鍋粥混合在一起使焚燒效率大打折扣,很多垃圾不完全燃燒,且有很多有毒垃圾混在其中產生很多有害物質。
填埋會使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這種危害可能會在很多年以后大爆發。
可回收物可以進入工廠再加工處理,但是往往成本比用一手原料要高,而導致最終環保回收的產品售價偏貴,在市場上銷量不太好,沒有需求的話,工廠就會停止生產回收再加工產品。也許政府可以進行再分配補貼等措施。
經過分類處理以后,不可回收物就比較少了,那么這部分再進行處理所消耗的資源就會比較少了。
當然最后還有有毒垃圾,事實上很多環保類的產品,比如太陽能板,節能燈等在壞了之后就是有毒垃圾,處理它們卻需要很多資源,所以很多人說其實并更環保,但是不分類,讓他們在環境中分解,變成劇毒,污染河流,土壤,地下水等,會更不環保。
所以我覺得從源頭處理垃圾,還是最節省成本的方案。比如開始就分類,工廠生產的產品本身就能夠減少丟棄時的毒害產品,減少造成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