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人問:“孩子,你長大了要做什么?”
“我要成為一個大人物,我要擁有所有的好東西。”那孩子自信地說。
“怎么樣成為大人物呢?”
“我要努力,我很聰明!”
“努力就會成功嗎?”
“為什么不呢?沒有成功,我算什么呢?那將多么可憐!”
“孩子,你的目標就是一切嗎?”
“是的,不然我還有什么價值?生活還有什么意義?”
“可是,如果你失敗了呢?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場賭博,怎么,你不相信嗎?”
……
十年之后。
孩子:“人生確實無定。我努力朝向目標,不顧一切,可我的心卻無法承受這目標的重壓。脆弱實在是我的根性,我無法接受哪怕最小的失敗。壓抑,惶恐。我的高傲讓朋友疏離。哦,無所謂的,反正朋友總會有的……
我還是無法放棄我的目標,沒有成功,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奮斗總是對的,我需要財富和地位,一定要進入文化人的圈子。這很重要!我需要白領的工作和體面的頭銜,在同學中不至于低人一等。我也需要錢,好讓父母享受我買來的美物,讓親戚都稱贊我的孝敬。這樣,人生就處處令我滿意!
……哎,我渴望自己是一個鐵人,一個強有力的智者。可我,我為什么這樣軟弱,這樣孤獨,什么捆綁了我的心?我竟然憂慮,竟然靠一根稻草支撐心中的重壓?我的安全感到哪里去了?它溜走后,心中只留下滿目瘡痍。我的歡愉哪里去了?或許歡愉從來就沒有光顧過我……為什么這樣黑暗?是誰捆綁了我?為什么迷惘?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人在太陽下辛勤勞作,為人究有何益?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匆匆趕回原處,從新再升。風吹向南,又轉向北,旋轉不息,循環周行。江河流入大海,大海總不滿溢;江河仍向所往之處,川流不息。萬事皆辛勞,無人能盡言:眼看,看不夠;耳聽,聽不飽。往昔所有的,將來會再有;昔日所行的,將來會再行;太陽之下決無新事。若有人指著某事說:“看,這是新事。”豈不知在我們以前早就有過。只是對往者,沒有人去追憶;同樣,對來者,也不會為后輩所記念。 (圣經 舊約 訓道篇 1:2~11)
孩子:“原來我一直追求的……并不是全部……也許,并不是真實的…… 我起初不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也厭惡世俗的膚淺。卻不知不覺陷入其中,我只是想讓我的生命充滿意義……我做錯了嗎?生命真的有一個目的嗎?”
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與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圣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他。 (圣經 新約 若望福音 1:1~5)
孩子:“啊,生命的光!讓我認識禰!”
……
十年之后。
孩子:“起初遇見禰,天主,我仿佛看見那光。可是,我不是一個好孩子……我一時欣喜,一時又失落。一時相信禰的存在,一時又忘記,又懷疑……我用了十年時間,只是在遠離禰的繁蕪中繞行。父啊,我心里長滿了荊棘,當禰需要我堅守并克服困難的時候……我……選擇了逃避……我想過普通人的生活……神的道路……太難了……”
“可是,我還能回來嗎?”
“那么,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里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里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里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里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圣經 新約 瑪竇福音 13:18~23)
“天父,原來一切禰都知曉,謝謝禰沒有放棄我,謝謝禰…… 我雖然走失,終被禰尋回。禰的胸中是熾熱的愛,永遠寬恕,永遠慈悲……”
“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里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么窄,路是多么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 (圣經 新約 瑪竇福音7:13~14)
信仰,如同初生的春草,稚嫩的根破碎土中的硬石,與永流的源頭連結。它的嫩芽渴望沐浴在光中,渴望觸摸圣潔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