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則消息:成都一幼童騎牛上學,其父表示,這是在踐行國學文化。
看完,我笑了。騎牛上學就是踐行國學文化嗎?踐行國學文化,重點是文化二字,是精神世界的深入深化,踐行國學文化豈能是騎頭牛就可以實現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踐行國學文化,可以從讀經典,學禮儀開始。
《弟子規》有云:出必告,反必面。為人子女者,離開家門時,必須告訴父母一聲,自己的去向,告知父母歸期;回到家,首先要做的是,有禮貌地告訴父母,自己已經平安歸家。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容易踐行的事情。反觀網絡報出的各種消息,離家出走,不辭而別的孩子竟然不是一例兩例。這就是國學文化教育的缺失。
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從禮儀開始,讓國學文化深入骨髓,成為一種常態。如果孩子意識中始終認可“出必告,反必面”的訓誡,又怎么會有離家出走,不辭而別的事情發生呢?
踐行國學文化,不應該是一場作秀。網上經常會看到某某學校組織學生集體參加以“感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幾千人聚在大操場,學生集體給父母鞠躬,場面宏大。拍幾張照片,錄幾段視頻,配幾段文字,美其名曰“施行感恩教育,弘揚傳統美德”。
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全體學生給自己的父母深鞠一躬,表達感恩之情。我不禁想問一句:鏡頭面前,鞠躬這個動作,真的能夠讓所有孩子們都心存感恩之心了嗎?您確定圖片發到網上就真的弘揚了中國的傳統美德了嗎?
類似事情,還有給學生布置為父母洗腳的作業,要求拍照片,寫作文。當做作業完成的這種行為,真的能達到踐行孝行,踐行國學文化的目的嗎?
踐行國學文化,不應該是“熱”一時,不應該是“熱”一處。
近幾年的一些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掀起了一陣“國學熱”。許多人開始拿起中華詩詞來閱讀背誦,對于登臺參加節目,亦是躍躍欲試。試問,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熱衷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
踐行國學文化,不是表演。國學文化,應該住在人們心里,表現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里。
騎牛上學,拍照感恩,為登臺而背詩文,不是踐行國學文化。失去內涵,流于形式的行為,不是踐行,是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