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發小,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心里回憶起許許多多快樂的往事。
發小,是北京話的一個方言詞,就是指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大了還能在一起玩的朋友,一般不分男女。
這樣的講法,還是有點文縐縐的,呵呵。在我們當地一般稱作"一把兒",也就是同齡人能玩在一起的意思。其實意思都一樣。
在我們的鎮里,有五個街(村),東、南、西、北、西南街。都離得挺近,所以只要年齡相仿,基本都認識。
幼兒園和一二三年級是在我們的村小學上的,現在想想,時間過得飛快,如同一只畫筆,為每個人畫出了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人生。當時年齡小,一開始上學,總免不了哭鬧回家,被家長又送到學校,當時都在一個校園里,實在無奈。只好藏在四年級的大哥哥的教室里,簡直也是嗨了。慢慢的就熟悉了上課的節奏。
在課間活動中,慢慢認識了發小們。小強,東東,鵬,耕等。當時還是玻璃球玩的最多和最有趣。還有早自習在桌子上玩蠟燭。當然太嗨了也會被老師當場訓斥,被罰門外站。想想也是挺瘋狂的。有時由于桌子之間的距離近,有時點蠟燭,會有同學的頭發和衣服被點著,想想也是挺危險的。也是在那樣的時間里,大家玩的最開心。
后來遇到了鎮里要集中辦學,和臨近村里的孩子們一起上課,人一多,就會發現有差別。體現在知識面上和娛樂活動上。才發現差下來好多。除了學習語文教材,好多同學都有買的輔導書,主要是作文。也是集中辦學以后,發現了好多文藝小伙伴,唱流行歌,在每次的六一兒童節活動中,都是最拉風的。這時發小們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平時玩的項目也多了。我們之前是玻璃球,紙方塊,小河摸螃蟹撈魚。后來人多了之后,項目也多了,慢慢有了游戲機,看電影,聊武俠等等。
在學習上,慢慢也有了差別,學習好的和退步的,時常會遇到,有時并沒有覺得什么,但是成績這些,有時也在慢慢使大家劃分為不同的小圈子。雖然都認識,很明顯話題或者一起玩的機會少了。放學后的時間還是寬裕的,主要時間還是在完成作業上,幫家里干點活兒,打掃打掃院子。
現在在單位下午下班后時,有時會看到那些放學后補習的孩子們,還要繼續上課,一般是2-3個小時。感覺玩的時間相比我們那會緊多了,優勢是補習后成績上來了,綜合知識更加全面了。
雖然沒有過多的聊發小,其實這中間發生了很多的快樂和悲傷。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后來的穩定的發小圈子。一起認知著這個未知的世界。
現在大學畢業后,在外工作已經五六年了,前段時間,有同學建了一個小學同學群。間隔20年后再一次相識。好多同學都在后來的也初中分班和高中分班中,聯系的少了。之前的同桌,仔細一算,都有15-20年沒聯系了,時間過得好快,大部分在鎮里的發小,都已經結婚生子,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有了各自相對穩定的生活。春節遇到,還是會很親切,很珍惜和感謝這些伴隨著你我他一起成長的發小們。
常聯系,我的那些可愛的發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