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話題是祖籍探索。覺得太有意思了,這對我而言是一個新領域,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借這次祖籍探索,回溯尋找我的根。
我的老家在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的一個山村。對于老家的印象,全來自于父母講述他們的生活往事,說的多了,我就記住了,印象非常深刻。
小時候老聽父母講老家的事兒,我知道我的老家特別窮。吃的特別簡陋,甚至人口多的人家,都吃不飽飯。吃的特別簡單,小米和靡米撈飯,在父親的講述中,我知道他們小時候吃的最好吃的飯就是素糕豆面。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頓肉,平時吃一頓白面都是改善生活。所以父輩們為了能生活的好一點,都相繼離開了老家,搬遷到內蒙古,最起碼這個地方有地,只要你肯下苦力,就能吃飽飯。
老家的路特別難走,上坡下洼,地都在坡上,耕種都靠人。吃水也很困難,得去溝底下趕著牲口去馱水。所以家里人用水特別節儉,幾天去溝底下馱一次水,所以母親特別的節省水,估計小時候吃水不容易有關系。聽母親講最有趣的,就是每15天趕一集。趕集的時候特別熱鬧,有賣東西的,特別是賣吃的的。記得母親講,姥爺帶著他去趕集的時候,給他買了花頭繩,他都舍不得帶。因為老家的貧窮,大家為了謀好生活,都從陳家大院搬出來了。
我的爺爺兄弟三人。都從陜西來到內蒙古謀生。我爺爺和我二爺爺來固陽縣一個小山村定居了,我三爺爺去大后套遇到土匪,在了亂槍中被打死了。我爺爺和娘娘(奶奶)育有6個子女,四男二女,第4個男孩送給了同族的一個親戚,我父親是這5個子女中最小的。我大爹大姑二姑都來固陽縣城落戶了,在北門的蔬菜隊。我父母和爺爺奶奶后來搬上來,在城里落戶已經很難。就落戶到很偏僻的一個村子里,叫石人灣。我就在這個村子里出生,長大。
我二爹留在了老家大院里,直到現在80多歲了,依然住在老家,我二爹的眉毛長得很長,從兩側垂下來,就像神仙一樣。我二爹手很巧,會用柳條編各種筐子,會有輸液用完的塑料管編毛驢,會修鞋。每到趕集就帶著他的訂鞋機器,掙點零花錢。現在老了,還種地,身體很強健,耳朵也不背,還能照顧重孫子。
我父親小時候上過幾年學,學習特別好,跳過幾次級,他小時候上學沒有鉛筆寫字,就用沙盤來寫字,寫完了,沙盤一搖,字跡沒有了,可以再寫。他們那個時候是有毛筆寫字,所以父親會寫毛筆字,在村里好多人家過年不會寫毛筆字,都讓父親來寫對聯。我的爺爺奶奶一直跟著我父親,我父親是三個兒子里最小的,也是最孝順的。吃飯第一碗飯一定是端給爺爺奶奶的。奶奶是纏過的小腳,走路很慢,上炕從來不脫鞋,直接穿鞋,盤腿坐在炕上吃飯。但父親從來不說什么。爺爺奶奶和我們住在一個院子里,只要喊一聲,讓父親干什么活,父親立刻放下手頭的活去幫忙。聽母親說,父親從來沒頂撞過爺爺奶奶,哪怕爺爺奶奶是錯的,他也不吱聲,不反駁。
我的曾祖父家境特別好。家里有100坰地,據說有元寶。兄弟姊妹4人,只有他一個兒子。但曾祖父愛賭博,每次一逢趕集,就賭錢不回家。曾祖母比曾祖父大四歲,全靠曾祖母管家,管曾祖父。有一次實在氣不過,曾祖母帶著爺爺找到正在賭博的曾祖父,砸了賭博場子,很有魄力。在曾祖母的管理下,我爺爺弟兄三人都不賭博。
聽父親講,我的曾祖父的父母,看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悄悄的在磨盤底下壓了三個元寶,留給三個孫子。臨終前讓我曾祖父把元寶拿出來看一下,結果他早就輸了。沒辦法,去跟別人借了一個元寶,讓老人看了一眼,閉眼走了。
曾祖父輸光了所有的元寶錢財,但唯一沒有賣的就是地。所以到我的爺爺輩兒,他們家仍然有100多坰地。這些家財都是靠苦一點汗一點掙下的。我的曾祖父家境比較殷實,但不讓孩子們讀書。夏天的時候全去地里干活,到冬天農閑的時候去上幾天冬書,所以我爺爺輩弟兄三人到十一二都開始下地干活。包括現在老家那個大院,一排十幾孔窯洞。都是我爺爺弟兄三人一點一點從半山腰挖出來的。農忙的時候會雇一些短工,因為沒有雇長工。所以在建國后,定成分的時候,定的是上中農,而不是富農。寫到這兒,我忽然想到那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多虧我曾祖父輸光了所有的家產,要不然我爺爺和我父親肯定會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牽連。就這樣,因為有很多的地,我父親被定為上中農。招工的時候,他是沒機會參與的。
而我曾祖父生活的年代,還是清朝。他賭博那么嚴重,他的父母為什么不管呢?當我問到父親這個問題時。父親說因為上一輩有人賭博欠了錢,別人嚇唬他說債主來了。他嚇得喝了洋煙自盡了。所以輪到我曾祖父的時候,全家就這一個獨苗兒子,家里人不敢管,他鬧出人命來。我的曾祖父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兒,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后,重新看墳地,請來陰陽,陰陽問他是要人還是要財?我的曾祖父果斷的說要人。于是我曾祖父的后輩們兒孫滿堂,每一家都有好幾個孩子。
寫我曾祖父這一段兒,那些久遠的故事聽過,但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于是又和父親視頻通話,父親給我講述他記憶中的這一段歷史。感覺特別有意思。
探祖尋根的過程中,感覺每一個家族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里面有講不完的故事。每一個家族就像一棵大樹,有源頭的根系,一直長得枝繁葉茂,從曾祖父,祖父,父親,我,我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我二爹都開始哄重孫子了),六代人的故事,多么平凡,而又有聲勢浩大。我們只是這一棵大樹上的一片樹葉,一個小枝干。
想著想著,心里充滿深情,充滿感恩,也充滿溫暖,充滿力量。感覺自己也身上有責任,讓這個家族傳承的更好。這是我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
跟著吳校讀《親子日課》,做了一次有意義的探祖尋根。感覺像一根長青的藤,開出了滿樹的花。我汲取了祖輩們的信念和力量,在這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