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路》讓我收獲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見識了美國的大學教育,明白了好的教育不是學校的名氣提升了人的社會地位,而是人的成就使學校的名氣得以提升。在一個氛圍久了就會覺得最好的大學就是分數高可以進入,而大學之路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不是考得好,而是學得好。” “不是以教為主,而是以學為主。”? 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在我的傳統認知里始終交戰著。大學決不是拿一個含金量的畢業證,美國的大學到底什么樣?畢業證不重要那去學什么?什么是大學之路。讀完這本書,大學已不是我以為的高等院校的統稱,大學之路在我看來是大學之道。
什么是好大學?
一所大學能否讓學生生活得開心,并且因此而激發出學生一輩子學習的熱情,是衡量一所大學好壞的重要標準。
01古老的歐美名校
英國: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里最古老的大學,1096年就有教授講課帶學生了,劍橋大學成立于1209年,是英語世界第二古老大學。而美國有名的私立大學雖然沒有這么年輕,大部分也都距今幾百年的歷史。
美國:建國之前建立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下面附有院校的附建校時間和在此學習過的中國部分名人名單。
? ?
哈佛大學建校1636年 (竺可楨、梁實秋、梁思成、陳寅恪等)
耶魯大學1701年(詹天佑、顏福慶、馬寅初、晏陽初、林徽因、李繼侗,)
賓夕法尼亞大學1740年(林徽因、梁思成、沈宗靈、郎咸平),
普林斯頓大學1746年,(吳國楨、吳軍)
哥倫比亞大學1754 年(胡適、宋子文、徐志摩、顧維均)
斯坦福大學1885年(牛滿江、王文華等)
加州理工大學 1891年(錢學森、周培源)
麻省理工大學1861年(錢學森、張朝陽)
康奈爾大學1865年 (胡適本科、茅以升、李登輝)
02認識美國大學教育的理念
歐美優秀的大學有兩類分類方法:紐曼教育理念和洪堡教育理念,或者兩者結合。
約翰.紐曼
約翰.紐曼是19世紀英國牛津的大主教和教育家、思想家,被奉為現代高等教育的先驅。紐曼的理念主要是奉行大行之道。認為大學是知識普遍傳播的地方,而不是道德教化場所。注重多元化地選擇科目,即是倡導通識教育,哈佛是體現紐曼精神的極致。為了讓學生有足夠多的選擇科目,哈佛為本科開了3500門課。只有一半與專業有關。(寫作是所有學生都有要求的課。)
以下是紐曼最經典的名言,足以看出他的教育理念。
“先生們,如果讓我必須在那種由老師管著、選購學分就能畢業的大學和那種沒有教授、考試,讓年輕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學習三四年的大學(比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牛津大學就是這么做的)中選擇性一種,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為什么呢?我是這樣想的:當許多聰明、求知欲望、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到一起,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他們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鮮事物并且掌握獨到的行為判斷力。”
威廉.馮.洪堡
威廉·馮·洪堡是一位德國學者、政治家和教育改革家,1809年,洪堡創立“現代大學之母”洪堡大學。洪堡的理念是在紐曼的理念上加上了科學研究。而洪堡則是注重科學精神,用知識來創造的理念。
03中國學生的哈佛情結。
哈佛大學是通識教育的典范。哈佛大學注重以學為主而不是教,因此學不學是自己的事。
這是哈佛大學第25屆校長博克(Derek Bok)所提出的教育定義的通識教育部分精樺,值得認真思考。
通識教育應該給大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事物,使他們能對學術及文化發展長遠的興趣。增進他們對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對其未來的生活及生涯做出明智的抉擇。經過與不同的學生相處的經驗,培養他們成熟的處事及處人能力,并且也通過這種經驗培養人們對人類多元本質的容忍度。”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后他擔任校長40年,對哈佛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看看哈佛大學畢業生的去向。
哈佛畢業生去的地方真是五花八門,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什么掙大錢的地方。很多人會到非常落后的地方去幫助窮人,或者參軍,或者去考古研究歷史,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服務于社會,這些在宣揚成功學的家長看來也確實沒有什么可寫的。
哈佛大學是中國學生最向往的學校,可能是因為中國學生都比較注重學校的名氣和排行。而美國人卻沒有哈佛情節,認為不上名校,也可以成功。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很多都從事出力不討好的或者低收入的工作。所以這在中國家長是難以想象的。美國學生理解的成功是多元化的,和中國學生不一樣。哈佛也鼓勵學生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而中國大部分學生的領域都比較集中比如計算機。正因為如此,哈佛不太喜歡招收中國學生,這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吧。哈佛大學嚴進寬出。所以在錄取時非常功利,首先要留出名流的子女名額,比如總統的子女,如果是教授,那么子女也相對容易。一是為了保證哈佛的人脈都是上層社會,還有亞裔的控制比例、非洲裔的比例等種族的問題,同時還受每個種族給學校的捐款的影響。2014年9月,擁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向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創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這無疑對于提高華人錄取率和亞裔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只要能被哈佛錄取的學生,入學以后相對比較輕松,課程難度不是特別大。所以錄取時功利,但哈佛教育決不功利。
04各具特色的名校——哈佛不會算、麻省不會寫。
耶魯大學——政治領袖的培養
耶魯大學耶魯致力于政治領袖人物的培養。所以更加注重通識教育。
正如理查德·萊文校長所說:“教育人們服務于社會并不意味著教育必須集中于掌握實用性的技能。耶魯追求為學生提供一個寬廣、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狹窄的、職業性的教育,以便使他們具備領導才能和服務意識。耶魯大學同時也是一個相互尊重的社區,并且珍視自由的表達和對世間萬物的探尋。在這個社區中人們的互動模式同樣服務于社會。”——永遠強調對社會的責任感、蔑視權威、追求自由和崇尚獨立人格被認為是“耶魯精神”的精髓,它是耶魯人奉獻給世人的一份寶貴財富。
麻省理工大學——工業領袖的培養
而麻省理工大學則是最好的工學院,致力于工業領袖的培養。比較喜歡麻省理工是因為它是所非常有個性的大學。有獨特的書呆子文化和黑客文化,麻省理工的學生是一些卓而不群、執著甚至行為帶點瘋狂的人,對科學癡迷但缺乏人文氣質。有個有趣的例子說麻省理工的學生黑客了一個大樓的燈光,據說是來玩俄羅斯方塊。用我們的話講是追求個性到極致。所以校長不得不對他們玩個性做一個限度規定。麻省學生都比較木訥,也許和他們追求學術的極致風氣有關,麻省進入容易,出來難。麻省理工一方面是吸引對工科感興趣的學生,二來吸引想來打理工科底子的人。很多人去麻省也不是畢業以后從事工科的工作,而是學會科學和批判的思維方式。所以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是醫生和教授等,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都是非常專注熱愛學術教育的,也許是本身對教育的熱愛,所以很少有教授出來搞科研,而且本科階段一流的教授占到一半以上,一年級就是最好的教授來授課。所以麻省是打好工科基礎的最佳院校,并且工科科目應有盡有,只有你想學什么都可以學到。
流傳哈佛不會算,麻省不會寫。
加州理工大學——科學家圣殿
而真正畢業出來目的性很強的大學就是加州理工大學,進入的學生也是立志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或工程師。科學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主題,不僅成就了很多科學家,而且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的圣殿。所以麻省是對大學工科愛好者的學習,而加州理工則是工科天才的聚集地,錢學森就是畢業于加州理工大學。有個笑話說一個女生在加州理工一定要找個男朋友,幫她完成作業。這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只是說明進入加州理工以后的功課是多么難。一所學校對任何一個學生是不是合適才是真正的好,更不是有名氣那么簡單了。
斯坦福大學——硅谷的人才輸出地,創新代表。
斯坦福大學是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最平衡的大學,等于哈佛加麻省理工。所以進也難出也難。斯坦福是創新的代表。斯坦福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教授的觀念認為比起授課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和他人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學生可以自由地選課、換課、退課,當然這也是因為私立學校的經費充裕為基礎的。而斯坦福有20年在美國名校排名15-20不等,最近幾年能夠穩居第三,吳軍和許多學校的內部的教授聊天了解到,最有相關性的是學校推出的一項改革,博士生也可以申請項目經費,改變了學生被動跟教授,受制于教授的局面。結果就是讓斯坦福的研究項目更加靈活和豐富。博士生有了自己想做的項目可以主動找教授,如果教授不同意還可以換教授。也就是說落實到經費上才可以看出一個大學是否真的是以學生為主的辦學宗旨。因為斯坦福的經費主要靠捐款,所以做到這個也是別的大學比較難以達到的。
硅谷與斯坦福
說到斯坦福必須要說硅谷,因為硅谷和斯坦福的關系是,斯坦福給硅谷持續輸出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而硅谷則給斯坦福貢獻了大量的捐款。硅谷的今天是和斯坦福的這種給學生最大自由分不開的。早期斯坦福大學由于經費的原因,經歷了很久的經費不足的艱難局面,后來教授選擇了卷起袖子自己干的方式,和學生自己創辦公司,將技術直接變成利潤。所以學校允許學生開公司,教授開公司,教授占很大的股份,學校所占的比例很少甚至沒有。但盡管如此,很多創業成功的學生都會毫不吝惜地回饋母校大量捐款,這也是斯坦福辦學的主要經費來源。所以應了開頭的話,斯坦福和硅谷的關系是一種說不太清的關系。硅谷的很多公司都是斯坦福的學生創辦的,而斯坦福鼓勵創新的風氣,也鼓勵同學退學辦公司,這在那種環境下退學辦公司 已經變成非常正常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也許能夠說明創新的意義。也有個笑話說伯克利大學的校長說伯克利的學生畢業生都管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叫老板。
05反思終身學習
俞洪敏說,不是為了上名校而上名校,上名校是因為對知識的渴望。我想現在我明白了名校不是我以為的名校,知識也不是我以為的知識。
如今隨著政治經濟形勢、華人的捐款貢獻等因素,名校錄取雖然比例不斷變化,有上升趨勢,但是對于大多數人畢業生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許是因為國內的大學少有提供這種認識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所以職業咨詢師,職業策劃師應運而生。大學所學專業也許大部分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也找不到或者沒有機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高考背負的太多責任面前,興趣這會事早已被降低到了最低點。我想社會是不斷進步的,一代代的更新迭代,興趣越來越被重視。目前還是有很多人畢業后從事的工作都是非本專業的。在工作中再從頭開始學習。然而大學90%的時間卻都在學習和準備考試中渡過,雖然得到很好的專業訓練,卻讓年輕人在一生最寶貴的時間里失去培養優秀品質和綜合能力的機會。所以我想簡單說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這應該就是上大學的目的和最該做的事。
恰巧吳軍老師今天得到專欄第322封信是《中美大學本科課程教育的差異》,我簡而概括之下三點。
1.數量和質量之差。首先中國本科生每學期的課程數量特別多,而美國大學每學期的課程數量并不多。北航的大學大一上學期有13門課。而且因為不是自己選擇的,只能給什么學什么,功課緊又由于要參加考試,所以沒有反思的時間。而美國一學期只修4門課。雖然課少但是作業量極大。簡而言之,前者注重數量,而后者注重質量。
2.考核方式單一和多元之差。中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成績。而美國是作業、測驗、考試和實驗或項目構成。前者單一后者多元。因此衡量學生的成績的好壞是學得好,而不是考得好。
3.課程自由度不同。中國是老師一人講,學生都在聽。課堂氣氛沉悶。美國學生的課堂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講課,自由提問,教學相長。而吳軍在霍普金斯大學里說學生隨時可以找教授提問題,甚至是晚上10點多都可以推門去教授的宿舍。而學生也可以給老師打分,如果老師的分數一直不好,自然對老師的發展也是不利。
這些差異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只要考好就可以,形成了功利的心理,對知識不能夠形成足夠尊重,學會圍繞制度想對策,而失去了學習真正目的和樂趣。還記得修身治國平天下么,大學應該就是從修身開始。
雖然國內的教育現狀如此,每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進程各有各樣,歷史是在曲折的波浪線中前行的,不同時代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命運,中國的古人也曾有輝煌的思想和文化值得我們多讀書,中國是孔孟之鄉,中國近現代也要很多不朽的文化,中國經濟在崛起,教育也該如此。這是歷史問題,我們也不該過多的抱怨,教育的進步也需要時間和條件。于我們自己而言永遠不該停止探索的腳步,如果沒有條件,也要自己創造條件去學習多維度的知識,不論是學生還是已步入社會多年的人,終身學習的意義也在于此吧。
吳老師說通識教育的學生發展更有后勁。因為通識教育教會學生應付變化的能力,眼光長遠,知識面廣,社會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了解社會,了解歷史,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具備管理社會和應付各種復雜情況的本領,這些都可以作為檢驗自己讀書學習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通識教育之后,是研究階段,就是專才教育,這些不是本文重點,因此不再累述。)
05 結束語:求其上者得其中。
到這里,我想起曾經老師說過的一段話:
每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或者經常參加講座學習的人,我想都是希望以此獲得一些智慧,使得自己或者孩子能夠在社會階層上晉升幾個臺階。有道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一個人如果追求的層次本身就在中下,是不可能靠運氣不斷進步的。
這也是為什么要學習最好教育理念的必要。
便于了解吳軍老師,下面附吳軍老師的簡歷
吳軍簡歷
吳軍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華任講師。
他于1996年起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并于2002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清華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期間,吳軍博士致力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特別是統計語言模型的研究。他曾獲得1995年的全國人機語音智能接口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和2000年Eurospeech的最佳論文獎。
吳軍博士于2002年加入Google公司,任Google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到Google不久,他和三個同事們開創了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并因此獲得工程獎。
2003年,他和兩個同事共同成立了中日韓文搜索部門。吳軍博士是當前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在Google期間,他領導了許多研發項目,包括許多與中文相關的產品和自然語言處理的項目,并得到了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高度評價。
吳軍博士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論文并獲得和申請了近十項美國和國際專利。他于2005年起,當選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董事會董事。
吳軍是一個還不錯的攝影愛好者,一個古典音樂迷,喜歡享受高質量的影視。
2010年,吳軍博士離開Google,加盟騰訊公司,擔任負責搜索業務的副總裁。并擔任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
歡迎你給我留言交流想法,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不吝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