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此書時覺得煞是無趣,寫的拖沓艷俗,說完弄巷說流言,像是年老的婦人慢條斯理的整理破舊的毛線,又像是上個王朝的詩人咬文嚼字的賣弄華麗的詞藻,讓人頗有些不耐煩。
但過了這冗長的引子,慢慢步入正文時,仿佛新開了水月洞天,如上好的茶餅非要慢慢掰開,泡展,香氣才蓄勢待發(fā),猛的,竟是讓人覺得有些應(yīng)接不暇,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意味。
私以為能寫出王琦瑤這般女子的人,定也是有著顆七竅玲瓏心的。如此小女兒家細膩的情感,竟能細細碎碎的寫在紙上,像是畫家耗盡心血完成的工筆畫,一筆一劃,都蘸著血淚。
頗有些唏噓王琦瑤的一生,也很是感慨容顏于一個人的影響。總歸是閱歷豐厚之人才知道的道理:一個模樣姣好的女子,一生應(yīng)是多難,尤其是自己深知這一點的人,更是難安穩(wěn)的度過一生。
曾聽過個詞:恃美行兇。倒是頗有幾分趣意,卻也無力反駁。畢竟總有些人是上天的寵兒,出生就帶著最簡單粗暴的加分項。而對于那些“受害者”也沒什么好說的,畢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容不得旁人插嘴。只是有些難過,那么多好模樣的女孩,生生把美麗稀釋成了好看,誤了自己韶華。
之所以說深知自身美貌的女子大多不幸,是因為有如此的捷徑擺在眼前,很少有人能忍住心中的欲望,往往身不由己的踏上去。
正如茨威格《斷頭王后》中的那句話,放在王琦瑤身上應(yīng)也是恰到好處——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賜予的禮物,暗中都寫著價格。
王后付出的代價是生命,而王琦瑤所付出的,還有半生的韶華。
想來也難怪,看過世間繁華后,又有誰能心甘情愿的忍受如常人般柴米油鹽的生活呢?接受過萬千獻花的手,是無論如何也掂不起炒勺的。
然而讓我動容的,是她在歷經(jīng)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還有勇氣去追求愛情,去為自己而活。她像是高唱的夜鶯,在月下放歌。哪怕有一天嗓子啞了,也是要站在高枝上的。沒有雄鷹搏擊天空的壯志,她所要的,一直是那一小片天空罷了。死,也要死在那枝上。
都說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紅顏易老,可是最怕的還是當紅顏老去后,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一生苦苦追求的繁華都化作虛無。白白的,耗了自己的韶華。
此生已盡,長恨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