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得到》上聽了古典老師的一場直播—你已經足夠優秀,現在需要內心強大起來。在演講中古典老師分享了1個概念和1個方法,也許對于正處于人生成長路上的我們有一些幫助。
想要內心強大起來,先來了解一個心理學名詞:
習得性無助
什么是習得性無助,先來看看這個著名的試驗: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做了一個經典的試驗:他把一只狗放到籠子里,用隔板隔開,通上電。這只狗一開始聽到聲音后會被電擊,不管夠如何掙扎,電擊都不會停止。后來,放下隔板(這個時候狗其實可以逃出來的),繼續播放聲音,狗已經不會逃走了,只會哀嚎。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復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也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失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正如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在一項事情上遭受失敗打擊。漸漸地他就會在這項事情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
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破摔。這才是最可怕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上學時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失戀了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走入職場,眼看別人一路高升,自己還一直在基層崗位,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
這個例子給我很大的震動,2016年之前我就陷入了這樣的狀態中:大學畢業后求職不順,家庭又遭遇變故,這幾年換過兩三個工作,一直平平庸庸的生活著。在平庸的生活中,偶爾也會心有不甘,熱血澎湃,但是掙扎了一下沒過多久就又回到了從前狀態。真的如同試驗中的動物一樣,慢慢的自己就習以為常了,甚至真的認為對改變自己是這么無能為力了?,F在想想之前的這種狀態真的是太可怕了。
所以要想讓自己遠離這種絕望,我們必須學會客觀理性地為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找到正確的歸因。
提升自我效能
古典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古典老師08年在法國玩,在戴高樂機場遇到一個小姑娘,14-15歲,背著一個包,頭發黃黃的,就像一個中學生,想來借手機。后來,古典老師給了她很多溫馨的提示。后來小姑娘對古典老師說,我準備去德國開餐館。她在那里有親戚,跟著干幾年,然后自己開餐館。(她既沒有錢,又不懂德文、英文)后來古典老師問:你是溫州人嗎?她說:是。
這就是溫州人獨有的自我效能,我們耳熟能詳的關于溫州人創業的故事太多了,他們把太多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
這兩天007一班的戰友歡喜分享了一個例子:007的戰友蘇磊在“沙漠萬人自駕游活動”中籌款,他身邊有一個小伙伴很快籌集了9950元錢,而作為班長的蘇磊,卻只籌集了1000多元錢,對于能不能籌集到9950元錢沒有信心。一次在拜訪核聚的時候,核聚說了句話:既然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你做不到,那么理論上那你是可以做到的,你只需要找到背后的方法。但是你必須要毫無理由的相信自己。正是這句話點醒了蘇磊。于是蘇磊在第二天重新準備眾籌文案,結果出人意料,6個小時后眾籌成功。
其實一個人的自我效能,并不是來自于基因,是可以后天習得的。如果你曾經有過成就,那就比較容易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那些優秀的人,很多方面都比較優秀。如果你看到你認識的人成功了,從而獲得了經驗,那你也容易成功。牛人總是扎堆出現。再者如果你周圍的人,不斷有人對你進行積極鼓勵,也容易成功。如果你狀態好,也容易成功。
他人的經驗會極大程度提高自我效能。當一件事情成為社會潮流,你的自我效能也會很強。
人在精神好的時候,自我效能也很高。當一個人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時候,這個人有能力做更多感興趣的事。如果你真的對什么都沒有興趣,每種事情都不敢嘗試,可能就缺少自我效能感。
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
1、記錄自己的成就事件。每天臨睡前,問問自己,我做過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翻一翻自己的成就日記,你就會發現,“原來我真的很不錯?!睆默F在開始不斷給自己打氣。
2、多接觸跟你自己有關系的他人的成功案例。向那些成功的人學習,了解他們的成功方法和過程。
3、周圍人積極的鼓勵和陪伴。多爭取親人和朋友的鼓勵和支持。
4、提高身體健康的狀態和學習狀態,身體不好是沒有好的狀態的。
心學大師王陽明有一句話:“人需在事上磨”。不斷的挑戰自己,在挫折中“磨”,在成功中“磨” ,“磨”到位了,內心也就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