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要申請一項質量體系認證資格,我作為其中一負責人的助手參與了此項目。
今天負責人出差,卻剛好趕上認證機構人員過來進行現場見證。只好臨時指派我接待對方,回答對方提問。
來的是個年輕的小伙子,到了打電話時特別客氣的稱呼我X總,見到我時看我的年齡也能推斷出我根本夠不上總,于是改稱了X工。
我們年齡差不太多,他對之前電話里叫我X總也頗有些尷尬。
現場見證的過程等待時間較長,我們便隨意的攀談起來,之前的尷尬也瞬間消失。當聽說所有英文資料沒有外包,公司也沒有專門的翻譯部,全部都要由我翻譯時,他顯得對我既同情又有些佩服。
直到聊起各自的日常工作時,畫風突變。我說我就是車間一個普通工人,他以為我是開玩笑的,直到車間有別的工人喊我干活。
估計他的內心是懵逼狀,我在他心中設想的職位由經理變為技術人員,再變為比較有價值的職員,最后居然只是個工人。
面對他詫異的表情,我也只能呵呵噠。
人們通常會將已知信息進行猜想,而這第一猜想會根植心中,之后的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此時人就會有很錯愕的感覺。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大學同學十一結婚,我打飛的過去,頭天去,第二天回,因為還得加班。
吃席時其它同學得知我趕的那么急,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十一正常起碼五天假的。有人問說,你現在什么級別?經理嗎?
其實人人都知道經常加班的不止經理精英,也有流水線上的工人。但因為大家知道我本科,在她們認知中本科生是不會成為工人的,于是自動排除了這一項。
我平常工作中的情況恰好相反。出差到外協廠時,每個人都是對我頗為不屑的,工人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下苦的命。
有人熱心給我介紹對象,說對方高中畢業呢。我淡然一笑說學歷有點低,怕聊不到一起,他們才愕然的得知我是本科。
我人沒有變,但人們對我情況的判斷卻因為已知的條件有了很大的差異。
我爸的一個朋友曾埋怨我爸不給我買輛好車,他說:你現在開什么車無所謂,人人都知道你的身份級別。而你姑娘剛畢業有啥呀?人就只會根據自己能看到的東西判斷,有輛好車人立馬就能對她刮目相看。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別人能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已經決定了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