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的一個分支:集體交互
設計師必須要明白的組織關系(包括盈利組織、非盈利組織、政府組織)
設計管理和組織革新,一種我們如何通過設計交互來影響組織形態的方法。
演講的三個主題: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和我們要去何方?
設計的四個范疇,首先,設計是沒有主題的,這點使得設計成為一個有力的學科。我們自己創建主題,就像物理學研究物質和運動,心理學家研究行為和思想,其他所有學科都有主題,但我們沒有,這點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自己創建主題,所以我對自己說:“好,如果我們沒有主題,我們如何掌握和運用這門成長中的學科?!蔽覀內绾握莆者@門學科?在20世紀里我們嘗試去解決很多問題,20世紀初,我們關注兩件事:大眾傳播和大規模生產,對應著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及與之相關的工程技術領域,這是兩大設計范疇,分別圍繞建立了各自的專業體系,如AIGA、IDSA組織。但從50年代延續到60年代再到70年代,我們糾纏在嵌入早期設計觀念的復雜性事物上,卻從來沒有完全連貫清晰起來。Bill對基于信息的交互設計(我們傳達的能力)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來自于平面設計。信息的傳達十分重要,還有全身體驗,我認為那是一個十分有啟發性的觀點。作為交互設計師,我們在消費整個身體以及一切我們的存在,但是我認為這些還不夠,因為我認為現在正在發生的是,我們引入了第三類有待解決的問題,這類問題關系到行為。交互設計的命名是有原因的,我們設計活動、行為,相交互的行為,這定義來自于80年代設計界。第一次把交互作為重要理念的設計學院是新包豪斯(New Bauhaus)。
就像傳達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一對一樣,對應著大規模傳播和大規模生產,交互設計也會有相對應的一個關系。設計的第四個范疇是我們如何設計環境,交互發生的場所。所以如果你問我是誰,我們是當代正在崛起的設計第三范疇學科的一部分,我們處理交互、行為、流程和鮮活的體驗。對于第二范疇的設計來說,這把椅子是一個人工制品,一個物品。第三范疇的設計,我們用一個不同的視角看待我們的世界,椅子并不是一個物體,是一個活動發生的場所(place of activity),想想這里面跨越的概念鴻溝。想想椅子或其他任何產品,是一個活動發生的場所。我們大家都坐在椅子上,有些人這樣坐,有些人那樣坐。但核心是我們設計物品來配合我們的行為和活動,這才是真正重要的。這就是Bill如何來設計卓絕的椅子,他意識到越多的材料集合起來就不僅是物理上的質量,他理解從設計人工制品到象征化、符號化的轉變,他也感興趣思維是如何運行的。而對我來說,我更傾向推懂這個概念到社會方向,因為我們說的是行為(action),而不是inter-motion(運動之前的交互),我們說的是inter-action(行為之間的交互)。運動和行為是有巨大區別的,石頭運動,而人類發生行為。我們行為是因為我們產生了意圖、愿望、計劃和目的,然后我們在社會中。這就是為什么說行為對我們來說異常重要。是的,我們設計運動,在工程領域里面處理物理運動,我們明白這點,承載交互的平臺。但我們的關注點超越了物體間的界面,所以第一點我們在討論我們是誰。我們是新學科設計思考的拓荒者、新實踐者,我們設計人們的交互和行為。交互設計就是以產品為媒介,來影響和塑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們在哪里?有兩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第一點:讓我們想想產品到底對我們意味著什么?什么是產品?產品有三個特點:有用性、可用性和渴望性。只有把三者平衡了,才做到了產品。所以我們制造產品得從這三大領域引入知識,科技因素來自無論是內容專家或工程師,可用性來自于認知心理學和其他心理學(比如社會心理學),渴望性來自娛樂圈,而在中心的那個平衡,在審判三角形中心的那個平衡,那里才屬于設計。是的,我們需要其他領域的知識,我們得把握三者如何有機的平衡,這就是“我們在哪里”,我們來整合三者。
如果你思考交互設計,請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什么是交互?交互如何發生?交互的目的是什么?這些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絕不會只有一個答案,寬泛的答案是我們設計動作和交互。對于什么是交互,一個答案是:一個物體,一個存在,材料交互,我們叫這個為界面。對Goffman來說,交互的形式就是Inauguration(開端)、maintenance(維持)、leaf taking(離去)。這適用于很多交互設計師,沒錯,我們處理字節,但我們做這些是為了實施社會交互。到某個時候,設計師才會明白不光是界面,不只是交換,更是人們如何與生活環境交互。環境指文化環境、政治環境、知識環境。有些內容在另一邊,卻非常關鍵,用戶去你的網站不是為了點擊漂亮顏色的,用戶去那里是去做某件事的,期望設計能重視這點。我認為要給予內容特別的關注,設計要充分重視內容。設計師最好清楚明白里面的內容以及體驗結構(讓用戶如何從邏輯上獲取并滿足)。
三種交互的模式對應著三種不同交互的方式。
我們如何設計這種參與,讓人們感覺更是社區、社會的一部分,這就是第四種交互,我稱之為設計的第四個范疇,涉及到設計環境,也有系統以及我們參與到其中的組織,我們如何設計這些。就像營銷學中顧客與公司的四種關系,第四種關系就是沒有外部人與內部人的區分,顧客就是公司的一部分,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交互。你是一個物對物、人對物的交互設計師?是一個人對人的交互設計師?是一個人對環境的交互設計師?還是一個參與式設計師?我們從人對物交互開始,慢慢的前進,意識到我們為人設計交互和溝通,然后我們慢慢意識到“人”,知道用信息架構來為用戶的任務和需求塑形,我們基于思維認知因素進行交互,但我認為我們的社群還在路上。有一個很好的觀點把我們看成是早期交互形式的面孔,是我們在5到10年后將要到達的地方,我們會改變更多、更多的混合不同類型的交互。遠超過物理椅子,遠超過椅子是交互發生的場所,而是這把椅子如何融入到環境之中。
我們要去哪里?理念是我們為什么涉及到的基礎、價值和原因,因為它架構了我們的工作并帶給其重要性。所有設計背后的理念都是人類的尊嚴。我認為交互設計的原料是我們服務大眾的“目的和渴望”。所以我們不存在主題,也許最接近的主題就是理解大眾的需求、愿望和渴望。我們很好的理解材料層面、字節這些,這些是載體,承載我們設計的載體,我們的原料是大眾的需求和目的,我們賦予形式和體驗。我認為我們的設計都是為人類的尊嚴而設計。
最后,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俠俠說,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