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為十二天訓練營的最后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更像是一本教材,理論性很強。再加上是譯本,有些句子難免晦澀一些,增加了速讀的難度。但好在書中闡述的一部分理論,已經在訓練營中學習過,所以減輕了一些閱讀的壓力。書的封底上有一段文字,我看到了三個關鍵詞“骨架”、 “分析閱讀” 和“X光透視眼”,也就是說閱讀是有層次的,一步一步,直至書的精髓。目錄中,分析閱讀也占了很大的篇幅;序言中,作者提到新加入了“主題閱讀” 部分。所以,我此次的閱讀目標就鎖定在”分析閱讀“ 和”主題閱讀“上,即如何能透視一本書。整本書結構清晰,而且每章最后都會有一個總結,這也是必讀部分。
? ? ? ? ?作者闡述的檢視閱讀,也就是5/5/20原則中前兩個五分鐘要做的。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帶著問題去閱讀。通過系統地略讀,找到關鍵詞,再通過粗讀,找到重要的篇章。然后就可以通過分析閱讀,找出書的骨架了。王者速讀法中提到的就是主題閱讀吧,書是奴仆,而閱讀者是國王,讀者根據自己想要的東西去閱讀。分析閱讀中,讀者是奴仆,而書是國王,讀者要按照書的框架大綱和主旨來分析,來層層剝離書的內容。那么什么時候用分析閱讀,什么時候用主題閱讀呢?可不可以理解為分析閱讀是把整本書都讀完,而主題閱讀只是讀完與我們主題相關的內容呢?就比如這次閱讀任務中,我把重點閱讀放在了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上,而閱讀的最終目標和閱讀不同書籍的方法就只粗讀了一下。分析閱讀法應該更適合教材和論述類的書籍。我們在研究一個主題時,會搜集相關的一些書甚至很多書。如果用分析閱讀法,太耗時了,所以就會采用主題閱讀法。那我們在精讀重點篇章時,應該也可以使用分析閱讀法吧。我們閱讀后做出的思維導圖,不就是分析閱讀后,利用關鍵詞和重點語句,做出來的框架和大綱嗎?主題閱讀法中,第一步就要使用檢視閱讀,去檢視書單和每本書的內容,然后創立出中立的詞匯和中立的主旨,列出議題去進行分析討論。作為一個主動閱讀者,作者也提到了要會做筆記,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還要寫作、輸出。
? ? ? ? ?明白了閱讀的層次后,以后每本書不都可以被我們”剝光光“了嗎;) 這種讀書的感覺還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