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半時分,小雨如約而至。雨聲砸在瓦上,落在地上,聲音并不美妙,其實既不是沙沙也不是滴答,用簌簌可能還真實一些。聲音不響卻擾人入眠。心里不由涌上很多跟雨相關的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我就這樣一邊聽著雨聲一邊任詩句和回憶涌上心頭。杜甫的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白天還在說希望雨晚上下,白天晴,結果成真了,怪不得杜甫也喜雨呢。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這是花還沒開的時節,不過清晨鳥兒歡快的啁啾聲確實是有了。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不由得佩服那些詩句的深入人心,而且都是寫的春天時節的雨。
? ? ? ? ? 耳邊簌簌的雨聲讓我不由想起蕭紅(小宋佳演的電影),在那個暴雨中無處安身的窘境。也許電影是現實的升華,只是我的先入為主讓我記住了他們洪澇之中的相擁。蕭軍是這樣一個多情的人,他會對他遇到的女人說這樣一句話:讓像你這樣的女人流淚,是全世界男人的錯。也許是他俠骨柔腸,對柔弱的女人都會懷上憐憫呵護之心,也許他的生命原本如此多情,他一不經意就將這種憐惜變成愛情。他與蕭紅的相戀是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他竟然愛上了一個大腹便便的被人拋棄的孕婦。蕭紅的感情更是傳奇的,她認識兩個生命中的男人時都是懷著上一個男人的孩子,而當時身邊的那個人卻不在乎,雖然他們最后都離開了她。在香港淪陷前夕,在炮火紛飛的亂世,在她重病期間,身邊還有一個稱她為先生的小她六歲的駱賓基竟然不離不棄心甘情愿地照料她并愛上她。這是怎樣一個女性,是什么吸引了那些男人不羈世俗地愛上她?帶著對蕭紅的好奇,我查看了她的相關資料。發現她是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子,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美女。美女再加上有才,當然是很有魅力的。我最初接觸蕭紅,其實是在大一的時候看她的《呼蘭河傳》。那時是春天,陽光和煦,清風徐徐,高大的樹木枝葉隨風輕拂。當時只覺得被書中那種懷舊憂傷的筆觸所吸引,那時只知道她和蕭軍是一對作家情侶。多年以后再看到她的同名電影時才知道她的經歷。滿腹才華的美女,命運卻如此坎坷,她美麗的故鄉,她魂牽夢引的呼蘭河,自從她19歲離家,再也沒有回去過。可以想見,她在病中是如何帶著一種憂傷的懷念寫下那些文字的。她原本生活在一個很殷實的地主家庭,卻很小就失去母親,父親對她漠不關心,只有年邁的爺爺讓她感到一絲溫情。后來爺爺在她19歲病逝了,父親便逼她退學成親。為了逃婚她離開了自己的家庭,她的家人也絕情地和她斷絕了關系,從此以后她有家也不能回。直到死也再沒有回去過。之后就是不斷的輾轉漂泊,生在亂世,為了生存,為了信仰,為了愛情,她從沒有真正安頓過。一直到在淪陷前的香港病逝,年僅31歲。也許蕭軍是她深愛的,端木只是曾經愛上過他,小駱也只是傾慕她。只是到死,她都是一人被遺棄的。也許她最愛的是蕭軍,可是蕭軍太過多情,讓她無法掌控,與其深陷其中患得患失不如放手。
? ? ? 想到蕭軍,我也搜索了他的相關資料,他是活到高齡才去世的。資料上很少關于他情史的記載,只知道他還算是一個有血氣的作家,算是東北作家群里的佼佼者。關于他和她,我只是看到了電影里的一面,只覺得蕭軍不由得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的名字——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 ? ? 其實回憶總是騙人的,它是對過去的美化和升華,現在所記住的美好,只是當初的錯覺。當時看《Yesterday? Once? More》mv的時候,我記住的是這樣的一些情節:一個漂亮的金發小女孩在一個文質彬彬的教師身邊彈鋼琴,年輕的男老師很英俊儒雅,金發的小女孩一臉可愛和美麗。多年以后小女孩長大了,愛上了這位不再年輕的男老師。而男老師一直委婉地拒絕和回避,直到金發女孩決定要離開小鎮,出發前希望男老師能到車站送她。路燈下女孩一直等待著老師的身影,眼看到出發時間了,車來了,女孩一邊焦急地等待張望,一邊哭泣著傷心地上車,男老師才低著頭兩手插在褲兜里漫步踱來,臉上還是帶著那種熟悉的微笑。女孩匆匆地下車,哭上前抱住老師,老師只是安慰地拍拍她的后背,給她一個合適的擁抱。女孩終于戀戀不舍地走了。多年以后,當年英俊儒雅的男老師已經變得白發蒼蒼,他曾教過的幾個得意弟子一起組織策劃了一場大型的音樂會。師生再見,一笑釋去了前情后愁,剩下的只是那份親切地師生情。他們給老師遞上指揮棒,請老師指揮,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回到了以前,時光倒流,依稀是那個小小的身影。這是多么令人懷舊的旋律,多么令人遐想的畫面,可惜等我再搜索時已然不見了那熟悉的畫面,難道一切只是一場自我導演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