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的那個夏天嗎?
知了喧鬧著在樹上發出令人昏昏欲睡的嘶叫。偶爾吹起的風吹過籃球場上汗流浹背的男孩,吹過一旁拿著兩瓶礦泉水的女孩。教室里充斥著風油精和緊張混合起來的氣息。你偶爾合上寫滿筆記的輔導書,懊惱著自己老是做錯簡單的題,然后伸了個懶腰翻開了另一本練習冊。那時的自己感覺什么都充滿了希望,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能實現。
是啊,只要努力,什么都能實現。
那時所有人都是這么想的。因為還沒看過那些無奈,還沒有經歷那些分離。我們唯一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電視電腦和書。
所幸,那時的自己沒有看過這本書,畢竟分離和放棄對于我來說都過于沉重,也不能懂得書中那些看似矯情的苦澀。所幸,現在看起這本書的自己不會皺眉然后無聊的草草看完,因為感覺在書中看見了那個模糊的自己。
那我就說說這本書吧——
阿Sam,本名夏天鴻,天秤座,媒體人現居上海。喜歡滿世界東奔西跑,喜歡拍照。在那個博客泛濫的年代,憑借“阿Sam的午夜場”之名脫穎而出。這次我偶然看見并打算聊聊的書,就是他的《趁,此身未老》。乍一看,是一挺矯情的名字。光看封面實在是猜不出他寫了些什么,可總是莫名的期盼著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久違的共鳴,期待著與一個自己相遇。
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對紐約這座城市有著近乎狂熱的喜愛。他把我最愛的城市放在了開頭的位置??上攵?,這一有意無意的行為自然而然獲得了我的好感,順帶對這本書也有了愛屋及烏的感覺。
本書開篇洋洋灑灑的記錄了阿Sam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軼事。與其說是軼事,倒不如說是他在當地的生活還有感觸。他的旅行跨度很大,從紐約到尼泊爾,從倫敦到西藏,再從土耳其回到中國。越了過大洋,跨過了時區,越過高山飛過谷。他就是我眼中的哆啦A夢??诖锊亓艘粋€任意門。不開心了就翹班出走,壓力大了就出門散心。到另一個國家,換一個環境,呼吸另一種空氣,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3月27日,上?!鄭u;
4月5日,上?!本?/p>
6月23日,上?!つ?/p>
7月2日,上海——新加坡
8月19日,上?!_北
10月2日,上海——伊斯坦布爾”
這是阿Sam某一年的飛行記錄。他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手機里多了這樣多的飛行記錄。他說自己愛旅行但不愛飛行。但是每一次飛行都像是等著自己去完成的使命。愛飛行,很多時候只是喜歡在時空轉換下尋找一種歸屬感。
作為雜志主編,阿Sam算是個奇葩。不知是不是大部分雜志編者的通病,他們內心都住著一個不安分的文藝小孩。喜歡旅行,愛寫游記,更愛在網絡中吐槽自己的情緒。
一開始以為這本書像普通游記類書籍一樣,作者的旅行遭遇會貫穿整本書,其實不然。這本書中,游記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他的隨筆以及博客摘錄。中間記錄了他旅行途中的喜怒哀樂,還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催@本游記與隨筆相結合的書,竟然會產生一種類似“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噢”的感覺。
最讓我吃驚的不是他的旅行經歷,而是阿Sam作為一個外表粗獷的漢子,居然可以寫出這么“娘炮”的文字。他喜歡許美靜,一個不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歌手。有句歌詞讓我記憶猶新“沒有你的世界荒蕪一片,思念靜靜蔓延”。這樣敏感的內心和如此細膩的文字,實在讓我想不到會出自一個男人的筆下。還有他文字中無意透露出的滄桑之感,和對生活的思考,再一次讓我驚嘆。
或許是這類書的特色,書中都會配上作者旅行途中的照片,他也不例外。聽說他喜歡拍照,也聽說他曾在北京開過個人攝影展。對于非科班出生的攝影師,能獲得這樣的成就著實不錯?;蛟S是我沒這方面的天分吧,我實在是看不出從他的照片里想要表達些什么。倒不如文字來的通透。
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趁,此身未老》這本書,還是第一個,我在借由作者的旅行兜轉來看世界風光的同時,產生共鳴的書。肯定會有相同的感受,但絕非觸景生情。寫下蠢蠢欲動的情緒,也是為了找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知己。
我已隨他走遍了世界,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