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清”引發的不良社會影響事件層出不窮,其實質是由于收單機構對其下外包服務商或者代理商的管理問題,導致商戶資金不能結算到位。
那么,“二清”究竟是個什么鬼,會有什么魔力導致商戶資金不能按時清算呢?要徹底了解“二清”,就要從收單機構和代理服務商的基本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利益鏈開始了解。
1、銀行卡收單
銀行卡收單是指簽約銀行向商戶提供的資金結算服務。持卡人在銀行簽約商戶刷卡消費后,收單銀行從商戶那邊得到交易數據,計算出按費率扣除的費用后將資金結算給商戶,這一過程就是收單。
2、收單機構
收單機構是指與商戶簽有協議或為持卡人提供服務,直接或間接憑交易單據參加交換的清算單位。收單機構主要負責特約商戶的開拓與管理、授權請求、賬單結算等活動,其利益主要來源于商戶回傭。
收單機構除了發卡銀行外,還有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作為信用中介,本身具備很好的實力和信用保障,通過和國內外各大銀行合作,獲得收單業務許可、為特約商戶提供銀行卡受理并完成資金結算服務。另外,第三方支付在銀行的監管下保證交易雙方利益,在消費者與銀行之間建立起數據交換和信息確認的支付流程。
3、外包服務商
收單機構在兼顧收單業務的同時也負責市場拓展,需要廣布設備、軟硬件開發維護、簽約商戶、資金結算等。環節眾多,業務繁忙,收單機構不可能一應俱全,因此就需要將業務外包給代理服務商。由代理服務商專門負責特約商戶拓展與服務、軟硬件終端的布放與維護及支付交易的接入業務。因此,接受業務外包的代理服務商在屬性上只是為收單提供相關服務,不觸碰資金。
4、“二清”公司
所謂“二清”公司,是相對“一清”機構而言。“一清”機構的POS機或者收銀終端直接通過銀行或者獲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清算,交易結算款直接劃轉給商戶。而“二清”公司的POS機或者收銀終端需要進行兩次清算,即結算資金由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機構先轉至“二清”公司自己開設的賬戶,經由該公司處理后,再結算給商戶。
簡單地說,“二清”公司并不持有支付牌照,未獲得央行支付業務的授權,卻在持牌收單機構下實際從事收單業務,屬于違規行為,其結果可能會造成平臺“資金池”模式,進而產生“跑路”風險隱患。
5、“二清”業務因何存在
對于接入商戶而言,“二清”公司可以通過違規手段做低商戶收單成本,這對于很多商戶尤其是正規手續費比較高的行業商戶極具誘惑力。
“二清”公司能夠規避對接入商戶的門檻要求,從某種程度上給了灰色行業、不規范經營者,甚至違法和洗錢的商戶開了通道。
“二清”公司開通接入時間快,結算周期靈活。每天多次、即時結算、當天到賬等,這對于關注短期利益的普通商戶具有很強的蒙蔽性和誘惑力。
鑒于“二清”帶來的巨大交易量,某些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出于業務經營需要的考慮,在沒有出現重大違規事件導致產生資金風險的情況下,往往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態度。
6、“二清”的危害
“二清”公司對支付行業發展的危害不言而喻。第一,蘊涵巨額套現的金融風險。由于“二清”機或者支付終端的申請、發放、審核環節一般不會按照監管要求認真執行相關管理規定,導致大量個人或小商戶借助其進行信用卡套現業務。
第二,清算資金風險巨大,直接導致商戶和消費者利益受損。由用戶刷卡或在線支付的資金先由“一清”機構結算到“二清”公司的賬戶,再由“二清”公司轉回給商戶,這樣子就可能造成“二清”公司的賬戶資金池的養成,賬戶資金完全脫離相關機構的監管,其中隱藏的“跑路”風險不言而喻。
第三,二清公司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惜打擦邊球、踩紅線,套碼、跳碼等擾亂市場行為層出不窮。
7.如何識別“二清”
第一,承諾兩天接入。辦理正規支付業務終端的開通需要多級審批,需要提供相關資料給銀行審核備案,一系列流程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如果承諾兩天接入,那就要慎重了。
第二,承諾即時結算、當天到賬的公司。此類支付終端基本可以判定為“二清”公司的業務,正規收單機構到賬時間一般都是T+1。
第三,從結算資金的來源判斷。如果轉賬資金并非源自正規收單機構,而是來自個人或者某個公司(不持有支付牌照)的帳戶,則可判斷該結算款是“二清”無疑。
第四,客服電話咨詢確認。每個支付終端都有它的承辦方,商戶可以撥打服務商客服電話,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實,信息不符者可判定為“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