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內大臣將一些紙張獻給皇后?;屎髥栁遥骸霸谶@上面寫些什么才好?”又說道,“皇上已經寫下《史記》的文章了?!蔽冶阏f:“若是我的話,要當做枕頭呢?!睕]想到,皇后竟說道:“那就賞你吧。”遂以賜下。
我本打算要在這無窮無盡的紙上寫下那些奇妙的故事,可是寫來寫去,竟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事了。
日本平安時代,一條天皇朝,這是日本歷史上文化最絢爛的時期。宮廷內外,文采風流,連深宮內苑的女眷們也不甘落后。有一位皇后身邊的女官,閑來無事將日常生活和人生思考記錄下來,后被輯錄成冊,廣為流傳,成為了一本叫做《枕草子》的書。
作者清少納言,乃當時著名歌人清原元輔之女,后入宮侍奉皇后定子。以其淵博的學識,聰敏的性格,成為當時知名的才女。她說這草子本是自己無聊時的記錄,不慎流傳出去甚是害臊。
但千載之后,這本古典隨筆集不僅在日本文學史上,甚至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這一定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作為曾專攻平安朝文學的人,《枕草子》于我自然不陌生,其中的著名章段也屢屢被我引做論文資料。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通讀了全書。
不知為什么,我曾將艱澀的《源氏物語》原文啃完,簡短的《枕草子》卻總是讀不下去。總覺得那些只言片語似飄在空中,有些輕浮,少了些厚重。
同時代的才女,《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對清少納言的一段評價,更讓我證實了自己的感覺。
清少納言是那種臉上露著自滿,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偸菙[出智多才高的樣子,到處亂寫漢字,可是仔細地一推敲,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像她那樣時時想著自己要比別人優秀,又想要表現得比別人優秀的人,最終要被人看出破綻,結局也只能是越來越壞??偸枪首黠L雅的人,即使在清寂無聊的時候,也要裝出感動入微的樣子,這樣的人就在每每不放過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不良的輕浮態度。而性子都變得輕浮了的人,其結局怎么會好呢。
? ? ? ?——《紫式部日記》
初讀此段時我嚇了一跳。紫式部性格謹慎內斂,說話喜歡拐彎抹角,唯獨批評清少納言時竟如此毒舌,不知跟對方有多大仇。
然而問題在于,二女雖事二主,但紫式部入宮時,清少納言早已離開,二人并未有任何接觸,何至于如此呢?
這多年的疑惑終于在我通讀了《枕草子》之后解開了一些。因為千載之下的我在讀《枕草子》時,腦子縈繞的也全是紫式部的這段惡評。
現存的《枕草子》有三百余段,長則兩三頁,短則一兩句。內容分為三大類:類聚章段、隨想章段、回想章段(日記章段)。
“類聚章段”即羅列世間性質相同之事物,并加以品評。此類文章大多短小精悍,頗能體現作者細密之觀察,獨到之見解。其中不乏精辟之言,如:
似遠而實近者
似遠而實近者,如極樂。船行途中。男女之間。
無可類比者
夏與冬。夜與晝。下雨天與晌晴之日。少與老。人之笑與怒。黑與白。愛與恨。藍與黃。雨與霧。一個人變心后,與相愛之時判若兩人。
“隨想章段”即隨筆,包括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集中體現了《枕草子》精髓的思想——“をかし”。這個詞在原文中屢次出現,可翻譯為“有趣的,有意思,有情趣的,奇妙的”。
清少納言認為“凡事物,不論草木鳥蟲,且不管是輾轉聽聞,或偶有所感,皆不可漠不關心?!薄半S想章段”中有不少細膩優美的片段,體現了作者所推崇的意趣。除了開篇有名的“春曙”一段外,再摘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段:
月色分外明亮之夜,以牛車渡川。隨著牛車過處,水波漾散,仿佛似水晶碎裂,委實可賞。
繽紛的秋花已凋盡,直到冬季終了,好似滿頭白發,呆呆地一個勁在風中搖曳,沉湎于往事的樣子,像極了人的一生。
雪積得挺厚的黃昏,跟志趣相投的朋友二三人,中間擺一具火盆取暖,閑談種種之間,不覺得天已暗下。這邊廂也沒有點火,卻由于四周血光皚皚,白茫茫一片。漫不經心地用火箸攪動著炭火,深深地談心,其情其境,委實妙極。
風花雪月,山川河流,自然都有其富有意趣之處,作者也確實是個靈秀的才女。然而縱觀全書,我感覺作者的情趣有些過剩,每見一物都大呼“哇,好美,好有情趣!”不免有些過了。紫女稱其“故作風雅”,也不無道理。其實這“意趣”便等同于作者心目中的“風雅”。對于出身書香門第,自詡才高八斗的清女來說,這便是她的世界觀。而對于與其世界觀相悖的人事物,她都要大加批判和嘲諷。
類聚章段中也有許多負面的內容。如“讓人難為情之事”、“不成體統之事”、“讓人不滿意之事”等。比如女人下巴太瘦,頭發稀疏,衣服左右兩邊沒對齊,臉上妝花了;男人衣服起皺泛黃,顏色搭配不對,褲腳長了或短了,車子太破了……作者都要揶揄一番,繼而感嘆道:這樣的人也好意思出來見人,也配談情說愛,也能去參加盛大的祭奠么?哎喲我可真受不了。
最甚者,某段里寫一個百姓遇到火災,家財全被燒了,老婆孩子也差點沒命,貴族婦女們聽了只是覺得有趣,還以作和歌揶揄他。他不識字,也聽不懂貴人們的揶揄,更惹得貴人們發笑。這也屬于清女所謂的“有趣”的內容。
其實,清少納言只是個心直口快的姑娘,并沒有太多惡意。(紫式部才是腹黑型。)但此種性格的人思考問題未免流于淺薄,也容易招致別人的不快。
說說“回想章段”吧,它就類似于日記,主要描寫的是作者的侍宮生涯,以及皇后及周邊的人和事。
拋開它的史料價值,這部分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個女人的裝逼史”。
大部分文章的套路是這樣的:某日,皇后/天皇/某公卿提到了某首漢詩/和歌/中國典籍里的梗,沒人能懂,只有作者站出來對答如流,皇后/天皇/公卿非常驚訝于她的才學,從此她的美名傳遍宮中。
比如著名的這段:某日大雪,皇后問女官們:“香爐峰的雪如何啊?”其他人都不解,只有少納言把簾子卷了上去?;屎蟠笙玻哼€是少納言懂我!因為白居易的詩中說“香爐峰雪撥簾看”嘛!
呃,好冷……
這樣冷笑話般的段子在作者的記述中比比皆是。掉書袋是平安朝貴族的通病,言必稱漢籍或古歌,是他們賣弄風雅的表現。而自詡精通漢文的清少納言常以《史記》、《文選》、《白氏文集》中的段子來顯示才學,還經常對別人指指點點,嘲笑苛責。
我猜這姑娘的人緣一定不好,但她自己卻毫不在意。以一種“我就是這么有才華,皇后就是喜歡我,不服你去死呀”的心態笑傲后宮。
我有時會覺得,這妹子如果生在現代,一定是朋友圈里那種特別欠的“正能量傳播者”。每天拍拍花草,曬曬吃喝,秀秀皇后給的賞賜,配上“好有趣呀”的感嘆;或者言辭犀利地與別人互懟,告訴他人沒文化多可怕;再不就是發《我是怎樣一年讀完100本漢籍的》,《香爐峰的雪與我的后宮晉級之路》,《作為皇后身邊的紅人,我收獲了什么》之類的雞湯文,收獲一群腦殘粉。
紫式部言其“自以為是”、“輕浮”,因二人性格差距過大,無法相互欣賞,我也深有同感。(大概我也是腹黑型。)但在喜歡清女的人看來,這樣的自戀、樂天、犀利、率直也正是她的可愛之處吧。
我總覺得,這個姑娘活得太"用力"了。她那么拼命地顯示自己的文采風流,表現自己有多受皇后寵愛,每天徜徉在詩書畫卷,風花雪月中有多幸福。然而生活卻并不是只有美好啊,這般的"用力"就顯得"刻意"了。
清少納言實際的生活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美好。她本人經歷兩次離婚(當然這在走婚制的平安時代很正常),一直敬愛的皇后定子又遭遇父親亡故,家道中落之變故,在24歲便香消玉殞。那之后少納言便退出了宮中,自此音訊全無。后世附會了許多其老年的故事,言其落破潦倒,出家為尼,偶然想起前塵舊夢,涕淚交加云云。
就像我看見朋友圈里那些每天曬幸福的人,總會陰暗地想“實際的日子還不知道怎樣呢”,大概陰暗人心古今皆同吧。
然而那卻是我不得而知的。就像這個開朗直率,又自戀得有些煩人的姑娘,最后落得怎樣的結局,也不是我們能夠知曉的。
這本草子是將我之所見所思的許多趣事,趁百無聊賴時整理記錄下來而已。也沒指望別人會看。其中或有一些對別人不便的言重之處,我原想好好地藏起來,沒想到竟如“只緣淚涌”那和歌所言,終究泄露了出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少納言《枕草子》
本文中所引《枕草子》譯文依據林文月譯本(譯林出版社),《紫式部日記》依據林嵐、鄭民欽譯《王朝女性日記》,個別處為了行文通順稍作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