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聽歌哭泣是在奶茶上海的演唱會,奶茶經不住粉絲的苦苦哀求,一直從晚上7:30唱到11點,在唱《繼續——給15歲的自己》時,奶茶自己也哭了。那些青澀而深情的歌詞敲打著我的神經,我也哭得一趟糊涂,為自己的青春歲月,也為現在的自己。“這些年我還算可以/至少都對得起自己/謝謝你,是你的單純,給了我指引”,我們都曾有過傻傻的單純的像礦泉水一樣緩緩流動的青春,我們一直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人生是公平的。但“誰說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很感激你那么倔強,我才能變成今天這樣”,“我們都不要放棄,都別說灰心,永遠聽從刻在心中那些聲音”。這些語言我想是劉若英一路走來的心聲,也是每個平凡女孩子從懵懂的15歲到成熟的30歲必經的心路。舞臺上的劉若英應該是被自己一路走來讀書,唱歌,戀愛,結婚,生子這整個過程酸甜苦辣的一種感動或者說是一種傾訴和總結。而我,也是自己把自己感動了,感動自己一路走來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的所有努力。六年前,當我初次聽這首歌時,就哭得稀里嘩啦。彼時我是感動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終于用比較短的時間考上研究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我相信音樂是有靈魂的,音符在鋼琴或者其他樂器的盒子里流淌,像跳動的精靈。每次被音樂打動的時刻,都是因為音樂觸碰到了靈魂最深處,那個深處是平時柴米油鹽的疲于奔命的自己所忽略的,而就在聽音樂的一剎那,心與音樂仿佛發生某種共振,音符仿佛躍進每一個身體的細胞中,禁不住熱淚盈眶。前幾日被民謠歌手趙雷的歌曲《理想》深深打動,歌詞寫出了在城市奔波的異鄉人的孤苦和堅持。“理想,你今年幾歲/你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你總是謝了又開,給我驚喜/又讓我沉入失望的生活里”,身在一線城市奔波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單純的理想而奮不顧身匆匆而來,卻一次又一次在生計與理想的夾縫中生存,在物質與精神的掙扎中踽踽前行。每次當被現實的棒槌敲醒了頭腦,發誓不再那么理想,但往往又被理想的激起了心中永遠不滅的光芒。我想,這些微弱的光芒也許是我們在任何困境中獲得解脫的明燈或者說是我們絕境逢生的稻草,這個微弱的光芒可以照亮凄風苦雨中泥濘的道路、安慰失敗者的苦痛、撫平絕望者內心的傷痕。音樂讓我們哭泣,讓我們感動得原因是音樂喚起了人內心最初的“初心”,那個沒有被塵世污染過的角落,也喚醒了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喚醒了我們久違的夢想與感動。
幾年前,我也曾被汪峰的《當我想你的時候》感動哭,那時我剛失戀。在校園中看到騎自行車從我身邊經過的一對情侶,女生自然地攬著男生的腰,男生騎著自行車呼嘯而過,他們騎車經過的路線,空氣中都充滿了甜蜜的味道。我走在路邊聽著歌,“那一天我漫步在夕陽下/看見一對戀人相互依偎/那一刻往事涌上心頭/剎那間我淚如雨下”,看著周圍人的甜蜜而自己的苦楚,感覺像被全世界遺棄了一般。此情此景,我只想哭泣。我任由眼淚在臉上肆虐了一會兒,在學校操場上轉了好幾圈才回宿舍,害怕同學看到我紅腫的眼睛。那時,音樂擊中了我心中最脆弱的情感。同時,音樂也會給我重生的力量。就像蔡淳佳的那首《陪我看日出》唱的那樣,“哭過得眼看歲月更清楚/想一個人閃著淚光是一種幸福”,“雨下了走好路/這句話我記住/風再大吹不走祝福/雨過了就有路/像那年看日出/你牽著我穿過了霧/叫我看希望就在黑夜的盡處”,這些溫暖的歌詞會讓我們在絕望的人生時刻在音樂聲中得到共鳴、安慰。把悲觀、絕望、沮喪的情緒消化完畢,然后拍拍身上的塵土,微笑著繼續上路。過去幾年我最絕望的時候經常聽的就是曲婉婷《沒有什么不同》、李宇春《和你一樣》、汪峰《怒放的生命》《光明》、黃小琥《沒那么簡單》,這些音樂是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陪伴我的“人”。
每日上班擠地鐵的時候,我喜歡伴著地鐵轟隆的聲音聽聽音樂,在地鐵上人潮擁擠中獲得片刻的閑暇,在走出地鐵去上班的路上也偷得浮生半日閑。讓我淚流滿面的歌,再聽時也會平靜下來,或許是心境不同,時過境遷。我很感激這種被某首歌感動得淚流滿面的時刻,我把這種感受看作與自己心靈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