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在心理學的解釋: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在尋找你;攻擊性,就是我與你的相互尋找;攻擊性是關系中能量的流動。攻擊性有好有壞,好的攻擊如陽光和空氣,給人愉悅,稱為白色能量;壞的攻擊具有破壞性,稱為黑色能量,黑色能量一旦被看見,會轉化為白色能量。
作為家長,在面對幼兒的喜怒哀樂,甚至肢體的攻擊時,沒有好壞地給予愛與寬容,這種能量的自由流動,會加深親人間的關系。如果大人忽視孩子的攻擊性,壓抑或甚至反擊孩子的攻擊性,孩子的攻擊性會反攻自己,形成黑色能量的聚集,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為攻擊性有不好的、破壞性的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破壞性的攻擊時常受挫。不由想起耶穌的“當別人打了你左臉時,轉過你的右臉”。這不是懦弱,相反,這是用愛和寬容去化解不好的攻擊性,轉化攻擊者黑色的能量。
當一個人能力承受不了來自他人的黑色能量攻擊時,承接攻擊會傷害自己。此時應坦誠告知對方,從而保護自己避免傷害。
了解了攻擊性,可以更好地面對孩子、家人、友人的或好或壞或反常的表現?;貞玫墓?;接納不好的攻擊,盡力轉化黑色能量,都是在加深彼此的關系。
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你攻擊我,而我帶著愛容納了你的攻擊,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這意味著,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被我允許,并經由我愛的目光看見,轉化成了白色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