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參加了玉門市政協組織的參觀、學習活動。短短三天,讓我從老市區到新市區,從資源枯竭型城市到新型工業崛起的“能源城”,深切感受到鐵人精神的偉大,親臨人防工程的震撼,感嘆工業園區的領先,驚嘆新農村建設的卓越成效,真切感受到玉門新時代發展的好前景,好收成。
玉門,被譽為鐵人故鄉,石油搖籃。十幾年前的上搬下遷,讓曾經的輝煌定格成一段歷史,讓曾經冬暖夏涼的老市區面臨“廢城”的挑戰,是玉門市委市政府一代卓越領導和勤勞樸實的玉門人民,頂住一切壓力,用智慧引領城市發展,用汗水鑄造了豐功偉績。讓一座“廢城”變成了一座紅色旅游城市,讓曾經的鐵人精神再次耀眼于玉門璀璨的夜空。
駐足于鐵人干部學院,我久久凝望那些被廢棄的電影院、大禮堂、文化宮經過修繕、改造,承載著另一番玉門情節。那些曾經的熱鬧繁華,一次次浮現在眼前,多少次在文化宮文藝匯演,多少次在電影院邂逅,留下了一串串永不退卻的青春記憶。我以為,這一切將成為永不翻出的記憶,沒想到智慧的玉門人又將它的余熱發揮到淋漓盡致。如今,這一切舊貌換新顏,處處煥發著鐵人精神的印記。紅色學習基地、紅色旅游城市、干部培訓基地,這里集學習交流、教育培訓、能力培養、實踐鍛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培訓基地......一個個鼓舞人心的壯舉,讓鐵人精神重一次飄揚在玉門上空,激勵著玉門人代代代相傳,永不忘卻。—鐵人王進喜干部學院
最讓我驚嘆的是,曾經那些“小山坡上”的油田基地家屬院變成了干部培訓公寓。整潔的布局,鮮亮的顏色,寬敞的空間,溫馨的環境,置身其中,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就是曾經冒著煙火又被人冷落的家屬院。兩人合住的標準間,有著書桌電腦,有著衣柜衣架,有著寬敞居室,更有著像家一樣的溫馨窗簾、床鋪、壁紙、衛生間,處處都透射著玉門人獨特的思維和人文的服務。我感嘆,這那里是“廢城”,分明是一座久違的“戀城”。
這一切真正體現了鐵人“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內涵。也真正提現了家鄉人民的無限智慧讓鐵人精神真正在這里生根發芽又壯大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