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總是聽老師說:“這學生啊,一屆不如一屆了……”以前,我和其他同學一樣,都心懷不服,我們明明也很努力,而且考中名校的人越來越多,可為什么老師們都這么說呢?
? ? ? 的確,看上去我們的升學率高了,研究生博士生也多了起來,可是,我們的情商卻遠遠沒有趕上智商的發展速度,甚至不增反減。
? ? ?近之則遜,遠之則怒。其實,不是學生的質量越來越差,說得好聽點兒,是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說得通俗點兒,就是我們越來越自私。唯利益而待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什么時候都是自己的事情遠比團體的事情重要,甚至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對付與自己最親近的舍友。
水有了,可底線沒了
? ? ? “給你講個笑話,但你別哭。”這樣一句頗為諷刺的話語,是電影《驢得水》的宣傳標語。
? ? ? ?該片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都沿用話劇原班人馬,講述了一個以戲謔的喜劇外殼包裝了一個悲傷、尖銳的故事:一只專職挑水的驢被謊報成了一個老師以領薪水,并被取名“驢得水”。在該事件被調查前夕,一個銅匠被迫假扮“驢得水”老師。各方為了自身利益矛盾四起,引發了一系列爆笑故事。
? ? ? ?這樣的整整一場鬧劇,我沒有哭,卻從笑得沒有形象看到心痛沉默。大多數人看出來人性的變化,而很少有人反思影片中的教育問題。
? ? ? ?提起教育,可能我們都沒有發言權,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那群孩子。為什么影片沒有演那僅有的幾個學生,很遺憾,或許本片并不是要揭露教育問題,而是以發展教育為背景。
? ? ? ?每年去考教師資格證,考場門外待考的同學圍了一圈又一圈,他們馬上就要將那些書面說辭堂而皇之地寫在紙上,而說到卻做不到的人有多少,最終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人有多少,能真正做到育人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