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么大,那么美,你除了想去看看,難道不想品一品那里的特色美食與小吃嗎?從風干牛肉到手抓牛羊排、從雪頓節的酸奶盛宴到街頭飄香的美味藏包、從酥油茶到藏面~其實西藏的美味小吃很多,只待你去品嘗。
風干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為主。在牧區一般不食蔬菜,飲食單調,從單一的飲食結構來說,牧區乃至整個西藏都屬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區。眾所周知牛羊肉熱量很高,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的風干的牛羊肉,你若去這些人家做客,主人會拿出風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嘗,這種風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嘗得到。
手抓羊排
藏族對飲食持節儉與豐盛兼存的觀點。認為凡是烹飪之物,無論是大自然賜予或是人工培育,均消耗了人的勞動,皆來之不易。因此凡是能食之物,都要善于利用,一滴血、一粒米、一葉菜,也要盡量加工為食,否則就是罪過。手抓羊排是青藏高原牧民對羊排的一種獨特吃法。因吃時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得名。
魯朗石鍋雞
燉雞用的石鍋是用一種叫做“皂石”的云母石砍鑿而成,而這種石頭僅產于墨脫,要靠背夫從墨脫把原始石材背出來后,再由門巴族人用整塊石材手工細 心鑿制,加工時要求下手力道勻稱,一旦心急,皂石立被鑿穿,所以這種石鍋售價也非常昂貴。
美味藏包
灌湯死面包子,即俗稱的藏包。用肥美的牦牛肉做餡,加入少量蔥、姜剁碎成泥,邊剁邊加水。以死面搟薄皮包成,包捏結合處留小口,上籠蒸熟即可。出籠時包子狀如蓮花,內含大量鮮美汁水,入口清香而不膩。
林芝野生蜂蜜
你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那個西藏小伙子徒手爬上幾十米高的大樹采下野生蜂蜜,作為他們一家的美食的畫面嗎?你可能不知道,從那一刻開始,林芝的野生蜂蜜便受到人們的關注,漸漸西藏地區的蜂蜜開始走俏,那份來自高原香甜的味道更是令人心馳神往。
藏香豬
藏香豬,生長在西藏的江南林芝,一身黑油油、小手小腳頂著小腦袋人見人愛!每天它們撅著屁股信步于魯朗林海、南迦巴瓦雪山腳下、尼洋河谷、藏式村莊,聽著藏歌,喝著礦泉水,據說偶爾還能吃著冬蟲夏草。而藏香豬的做法也有好幾種,你可以燒烤藏香豬臘肉、藏香豬純松茸湯、燒烤藏香豬、涼拌藏香豬等
松茸
大多數人知道松茸這一美味,大約都是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中所得知的,然而由于價格及生長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即使是現在,真正了解和接觸它的人也并不太多。但是林芝的秘境深處卻有著最好的松茸。有人說因為現在也無法人工培育松茸,且生長環境及其嚴苛,所以松茸可以稱作是世間少有沒有摻假成份的食物之一。林芝,被稱為藏地江南,如果你是一枚標準的吃貨,到西藏林芝專門享用一次松茸大宴,豈不是一種別開生面的旅程。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的做法是先將酥油放置碗內,倒入茶水溶解,喝掉多余茶水,然后加入糌粑和少量奶渣、砂糖,左手托碗,用右手無名指慢慢攪動糌粑揉拌。這時候,如果水少了,可以添加一點茶,如果水多了,可以加點糌粑。然后用四指抓捏,直到攪拌均勻,可以捏成團,即可食用。
酸奶
酸奶,農區也叫“臥奶”。將鮮奶煮熱,晾至微溫,加引子裝罐,用皮袍或棉被包裹,在恒溫下發酵5~6小時即可食用。釀好的酸奶狀如豆腐腦,潔白細嫩,入口微酸、清涼而略帶酒香,加紅糖、砂糖食用更佳。具有消暑、活血、舒筋、補腎、消食、健胃等功效。
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國西藏的特色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毗鄰的一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的習俗。
藏面
藏面,是傳統藏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你說它是正餐也可以、說它是小吃也可以。說是正餐,藏面的量不多,一般吃一碗不太容易飽腹;說是小吃,也屬于面類,在茶館面館才有賣,沒有街頭小攤賣。
安多面片
安多面片,是藏族家庭常吃的一種面食,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它的做法是:將普通的面粉加溫水揉成一團,但略比搟面條的面揉得軟一點,然后,用刀將面切成塊,擺整齊,表面涂上少許食油,再將干凈的濕布蓋上待用。煮面片的湯很講究:羊肉切成約兩厘米的小方塊,加上蔥末倒入鍋內爆炒,再加適量的鹽,最后加水,燒開成肉湯。將備好的面取一條在案板上壓成扁長形,然后慢慢地、長長地繞在左手腕上,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掐住一端,用右手一小塊一小塊地拉斷往肉湯里丟,一會兒熱騰騰香噴噴的面片起鍋了,愛吃辣的放點辣椒,愛吃醋的放點香醋,尤其是冬天吃它,又暖和又可口,甚為食者稱道。
一座城,幾道美味,舌尖上的西藏味道不僅讓你的旅途更有“味道”,比如風干牛肉、林芝蜂蜜、墨脫的石鍋也可以當作很好的伴手禮送人哦,你怎么可以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