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0 《 刻意練習》《暗時間》讀后感

今天負責接送小朋友興趣班,兩個班每個班2.30小時,利用這個時間剛好看完了兩本書,每本用時2.30小時。

第一本是前天別人推薦的《暗時間》,第二本是lab贈送的《刻意練習》兩本書都是在集中精力,專注狀態下連續看完。結合最近看完的《自控力》《微習慣》《把時間當朋友》《秋葉的關于看書的?忘記書名了》和得到中聽了幾節的老羅課程、成甲的課程等。確實是一類知識相互之間有很多的互通性。

一、文章的共通性、關聯性

比如《刻意練習》中第2章的 大腦的適應能力 與《自控力》中提到的大腦的結構及我想、我要、我不要等論述一致。這章中提到的關于走出達到舒適區與《微習慣》提到的一點點增加,慢慢習慣觀點一致。《刻意練習》第六章在生活中刻意練習里提到的保持動機,不要靠所謂的意志力而是持續的激勵與《自控力》中的獎勵原則,《微習慣》中不要靠意志力表述同一觀點。《刻意練習》中第3章心理表征則與《麥肯錫思維》中的實現有計劃、目標性原則有異曲同工之意,與中國的胸有成竹所體現的最終的成果及實施更有效有直接關聯。心理表象也與記憶方式中的圖像化方式《暗時間》中第一篇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提到的要調動多感官場景化幫助記憶論述一致。

《暗時間》《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把時間當朋友》均提到一是提升學習、閱讀、知識吸收整合運用的高效方式是寫出來或者說出來。通過這種對知識的在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識的吸收及復用率,也是幫助自己重新審視、認識、深化所學知識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二是對所學知識成體系化、或者叫做組塊化、模塊化是幫助自己減輕記憶負擔、提高知識轉移應用的高效辦法。后兩本書給予了具體操作上的建議,高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了看書列讀書思維導圖及短時間內大量讀同一專題書籍并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的方式。《把時間當朋友》則更全面、細致的列舉了方式,(一直沒完,去年買的時候吸收點吃力,最近幾天大范圍的同類型書籍看下來,對這本書有了新的認識,估計2小時可以看完形成骨架)

二、共通的好處

1、可以快速讀完一本書,同事不再為快速讀完是否是囫圇吞棗而糾結,大致看了幾句話就知道與其他書-籍有什么觀點類似,從而不用再花費時間逐字理解,因為很多這類書籍大體都是舉例證明觀點用——已經理解了觀點就沒有必要再看例子了。

2、更容易提煉出抽象的觀點,復用于其他領域,即便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比如工作中、生活中某些具體問題的解決。(《暗時間》也提出了該觀點)

三、近期快速讀書、梳理書籍架構的收獲

能夠快速掃描并對文件進行解讀,了解每個條款背后的用意。周五臨時召開會議,就一份框架協議過會,事先只是掃了一眼有3頁,僅此而已。會上突然要求對每一條給大家進行解讀,是什么意思。在以前,估計自己可以直接石化。但是,在硬著頭皮對合同條款每句讀一遍的同時,就能夠對這一句在整個框架協議中的行文邏輯點,想要表達的意思,編寫的出發點,背后可能隱含的風險因素都能直接反應出來,并迅速提出對策。游刃有余的解讀完合同,自己暗自有點驚訝。理解力上升了幾個level。

四、下步規劃

關于思維方式、比如批批判思維、影響力、溝通方式等集中閱讀。開始把分析行文框架、寫讀后感作為必做之事,對思維能力的提升確實很大。定期嘗試對同類型書進行同比分析。

注:關于對《暗時間》的看法,是一個愛讀書的小伙子,但是書籍的編排目的性或者用《刻意練習》中提到的寫書前的心理表征來說,缺乏整體書籍架構的心理表征。從而書籍整體架構零散,前后行文沒有按照作者提到的“時間流”來進展。內容中的闡述也大都以觀點+舉例方式闡述,有點硬靠雅思文章的觀點+舉例風格,不夠有親和力,流暢性不足。不夠看到后面,原來這本書就是作者博客的合集出品,也恍然大悟了,再三強調邏輯性的作者居然自己的書都在這方面有欠缺,這本就是作者的不同時間段、研究方向時的合集而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