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所見到的大學:一片繁華里各自孤獨。
很早之前就知道大學人心散,但是從來沒有想到會散到這種程度。
高三的時候,語文老師說大學的同班同學大都不在一個教室上課,所以平時活動基本以一個寢室為單位,大學四年,有可能連班上的同學都認不完。
最后意味深長的補上一句:好好珍惜吧,高中時代交到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不以為然,覺得交不到朋友肯定是老師自己性格有問題,因為她總是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從小到大,我的性格算不上外向,甚至是有些慢熱的,但就算如此也沒有妨礙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
班上的同學總是兩三天就到可以開玩笑拍拍屁股,偶爾說一兩句臟活也沒有人會反感的程度。
女生手拉手上廁所,男生勾肩搭背泡網吧,在大學之前都一直以為認識新朋友就像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一樣平常。
我以為大學也會是一樣,但現實很不客氣的給了我一巴掌。
2
暑假里就在學校官網上查到了寢室號和室友名字,然后在專業群里一片呼啦啦尋找小伙伴的喊聲中湊齊了室友。
我們宿舍四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先組了個寢室群叫“可愛的小仙女”,在群里聊自己家鄉的習俗啦,聊喜歡的明星和最近在追的電視劇啦,嘻嘻哈哈聊得很開心,都有種相識恨晚的感覺。
有人在群里發了個可愛的包子的表情,說:“哇塞,你們好好啊,好想和你們見面啊!”后面是其他人的附和聲,我也是,我也是。
我把有趣的聊天截屏到高中班級群里,炫耀這么快就和室友打成了一片。
3
聊了大概一個星期就開學了。
報道那天我最后到的學校,領了鑰匙進宿舍,其他三個人都在,但是都沒有說話,各自玩各自的手機。
那天我媽送我到的學校,放了東西我又陪我媽去學校里逛了很久,然后送我媽去火車站,回到宿舍天都已經黑了,但是她們還是在各自玩手機。
高中的時候經常看到鄰居家的哥哥姐姐在空間分享的他們在大學里一群人一起玩的照片,很是羨慕。
所以在暑假里沒事的時候想了很多和室友一起出去吃飯,逛街,旅游的樣子,想著經歷了苦逼的高三,終于可以在大學好好的來享受生活了。
我想改變一下自己,于是努力克服不敢主動和人說話的性格,強迫自己和她們搭話。問她們誰是誰啊,在來的路上有什么趣事啊。結果尷尬冷場。
不知道是不是手機的出現導致了這樣的局面,大概是之前在群里聊得太多了,導致見到本人的時候無話可說。
記得高中剛入校的第一個晚上,大家躺在床上做自我介紹,然后說看到對方的第一印象之類的,就一個晚上,就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
4
兩個月了,與室友的對話大都是在一起去教室的路上談談最近的娛樂八卦,或是某人在床上的時候偶爾遞個東西什么的。
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床上或者書桌旁玩自己的手機,有時候看到某個好笑的視頻想分享給他們,話講到一半發現根本沒人在聽,于是默默的收回接下來的話。
甚至有時候有什么事兒,明明大家都在宿舍也不會轉過身來討論,而是在QQ群里聊,真是難以理解,用著那些可愛搞怪表情包的人其實正背對著背,面無表情。
開學不久也去聚過一次餐,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沒怎么說話,只顧著聊微信QQ和拍照發朋友圈,還要配文“今天和室友一起出來吃火鍋真的是太開心了!”,然后我們互相在底下評論:愛你喲,么么噠。
現實一片孤寂,網上一片繁花。
班上的人就更不用說,雖然大一不允許自己選課,幾乎所有的課都是全班一起上,但實際上都是一個寢室一起去坐一排,然后下了課在一起回來,與班上其他同學幾乎沒有交集。
推開宿舍門,左邊右邊,對門都是我們班的人,但是在走廊上碰見都不會打招呼,就像不認識。
或許孤獨是現在大學生的共性,于是高中群便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火熱,分享趣事,吐槽老師,沒事兒開個視頻。
5
缺失的東西總要找個地方補回來。
于是我加入了學生組織和社團,然而情況并沒有好轉。
前幾天社團迎新,活動現場布置得很漂亮,宣傳也做得很足,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游戲,有禮品,結尾還大家一起拍了一張合照,個個笑靨如花。
大家把拍了的照片發微博發朋友圈,“哎呀呀,今天晚上真是太好玩了,為xx瘋狂打call。”
實際上,我在下面打了一晚上的王者榮耀,還有許多人中途離場。
參加游戲的人的都是活動的組織者,唱歌的都是干事,主持人喊互動的時候底下一片沉默。
朋友圈一片裝出來的熱鬧。
這是我兩個月的大學生活,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的大學生活。
作者丨夢璃,愛文字的大一在校生
編輯丨張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