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置頂?俊辰兒童健康,伴你探索了解更多健康育兒知識~
健康寶貝/快樂家庭
手護健康/愛伴童行
?
初為人母,
養娃成了一個世紀大難題。
吃的少,擔心他會餓,
吃的多,擔心他會積食...
寶寶,我究竟該拿你怎么辦?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
再有營養的食物也不能吃的太多,
吃多了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
反而會造成寶寶“積食”,
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分析下:
寶寶吃飯背后的故事,
辰辰將帶給你從未有過的解讀方式。
一、你家寶寶的舌苔是怎樣的?
積食又稱積滯。積滯是由于乳食喂養不當,食停中脘,積兒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病癥。
在臨床中表現為:不思乳食,脘腹脹滿,噯氣酸腐,甚至吐瀉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膩。
積食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夏季發病率較高。每個年齡段均可發病,嬰幼兒較多見,如果寶寶脾胃虛弱,以及人工喂養的嬰幼兒更容易罹患。
二、積食如何形成的?
積食常常由于喂養不當、進食無定時定量、饑飽無常、脾胃受損,收納運化功能減弱(《黃帝內經》里說“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人體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再將營養物質輸送到五臟六腑和身體各處。)導致吃飯不香、厭食等癥狀。
三、如何判斷寶寶是厭食還是積食?
積食:有哺乳及喂養不當史(因哺乳或飲食過量)、不想吃奶或是飯菜、不消化、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打嗝有酸腐味、便秘、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殘渣等。
厭食:是長期食欲不振、不想吃奶或是飯菜、精神尚好、無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打嗝無酸腐味。
解讀完寶寶吃飯背后的故事后,
寶爸寶媽們在面對寶寶積食時
又該如何應對?
辰辰繼續往下說。
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推拿手法
1、揉板門
【位置】:手掌大魚際部,大指本節0.5寸處;
【操作】:拇指指腹端揉,稱揉板門;自拇指根推向掌根為補板門,反之則為清板門;
【次數】:100-300次
2、運內八卦
【位置】:掌心周圍,通常以內勞宮為圓心,以內勞宮至中指根橫紋的2/3處為半徑作圓。
【操作】:用拇指面作運法,稱運內八卦。
【次數】:100-300次
3、補脾經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或拇指橈側緣;
【操作】:用左手握住小兒左手,同時以拇、食二指微捏小兒拇指,使之微屈,再以右手拇指自小兒拇指指尖推向第一指節末。
【次數】:300次
辰辰有話說:
寶寶出現積食現象時,家長們還應該在寶寶的飲食上多選擇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楂、茯苓、粥類、清淡的湯品等等,少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有利于保護寶寶的脾胃。
孩子積食不是小問題,
寶爸寶媽們要小心護理,
別讓孩子遭受積食之苦。
辰辰愿每個孩子
都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地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