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上說:積食,是百病之源
引子(麥芽積食記):
麥芽同學下午的時候一直在吃東西,晚上吃飯又吃了很多,到九點多睡覺的時候肚子依然圓的像個皮球,所以晚上我沒讓她喝奶就讓她睡了,睡了一個多小時以后,十一點多麥芽就醒了,醒了以后一直要喂喂,喂了左邊喂右邊,她還是一直睡不著,我想她可能又餓了,決定起來給她沖奶粉。結果起來起來一看肚子還是像個皮球!我就知道她可能積食了。
她是無法描述自己的難受的,一直很撐,但是她不知道撐是什么意思,所以一直說:喂喂,喂喂。所以大半夜的我又跟她姑姑一起給她洗了個澡,然后百度了幾個按摩的手法給她按摩。但是效果不顯著,稍稍有所緩解吧。我實在困的不行了,就又哄她睡覺,一點多她還是很撐,鬧著要喝水,我給她拿來小水壺,她喝了幾口終于睡著了。
睡到五點多,麥芽終于吐了,自己躺在那里先干嘔,然后把昨天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她很害怕,哭了幾聲,我心疼的不行,但是還是很鎮(zhèn)定的告訴她,沒事,吐出來就好了!她就慢慢鎮(zhèn)定下來,我抱著她走了走,她發(fā)現(xiàn)還早,到處都很安靜就同意我說的回去繼續(xù)睡覺的要求。
寶寶積食的原因
以嬰幼兒發(fā)病率較高。多因吃東西不自節(jié),或喂養(yǎng)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滯于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的。
家長最難取舍的就是:孩子已經吃了很多了,還一直要吃。因為傳統(tǒng)觀念上,孩子喜歡吃就是健康的表現(xiàn),孩子一直要吃的時候,家長們的理智就會下線,興高采烈的讓孩子能吃多少吃多少。
如果孩子一直要吃東西如何判斷是否繼續(xù)讓她吃:
1、孩子是否經過長時間的運動消耗很多。如果孩子運動很久可能會比較餓。
2、孩子的飯量是否遠遠超出了平常。記住即使孩子長大了胃口好了,也不可能突然能吃這么多,成長和變化都是循序漸進的。
3、孩子是否吃了很多難以嚼碎,不好消化的食物。麥芽最近幾次積食吐出來的都是很多塊狀食物。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沒吃多少飯啊…因為他們自動把吃的一堆水果給忽略不計了。不要忽視水果零食的力量!
寶寶積食的判斷
01
睡眠:“胃不和而臥不安”,腸胃不舒服的時候,睡眠質量也不會好。如果發(fā)現(xiàn)小孩子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香,就很可能是腸胃有問題、消化不良。
02
口氣:判斷寶寶消化狀態(tài)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早上起床時聞一聞他的口氣。如果口氣聞起來有酸臭的氣味,就證明消化狀態(tài)不太好;如果口氣清新,就證明消化狀態(tài)還是不錯的。
03
舌苔:舌苔顯示的就是胃氣,健康的寶寶舌頭為淡紅色,舌苔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如果孩子的舌頭上覆蓋了一層白色或黃色的舌苔,是消化不好的表現(xiàn)。
寶寶積食的危害
積食看起來就是孩子吃多了而已,但是實際上的危害卻并不止于積食。積食常常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1 積食與咳嗽
從中醫(yī)上講: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y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y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于胃,關于肺”;《醫(y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jié)M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
從西醫(yī)上講:積食容易導致胃里食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到嗓子,從而引起刺激性咳嗽。
2 積食與發(fā)熱
從中醫(yī)上講:積食導致的發(fā)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于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fā)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從西醫(yī)上講:食物聚集在胃腸道里,無法及時消化吸收,就會引起胃腸道細菌增生,尤其是嬰幼兒胃腸道黏膜屏障比較薄弱,通透性比較高,很容易引起感染。
3 積食與肺炎
從中醫(yī)上講: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熱、傷肺。
從西醫(yī)上講:感染可以通過血運引起肺炎,也可以因為食物通過胃食管反流進入肺內直接引起肺炎。
4 積食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從中醫(yī)上講: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
從西醫(yī)上講:經常積食,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寶寶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反復感染。
5 積食與咽炎
從中醫(yī)上講:咽炎,中醫(yī)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
從西醫(yī)上講:胃食管反流容易引起咽炎。
6 積食與頭痛
中醫(yī)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后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很可能是脾胃出了問題。
7 積食與便秘
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y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fā)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8 積食與泄瀉
泄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y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相兼并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fā)作,難以治愈。
9 積食與盜汗
食滯腸胃→郁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于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
10 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y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yǎng)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
11 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于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2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fā)于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現(xiàn)蕁麻疹等疾病。
胃腸道是人體主要器官,定植了很多細菌,經常積食,會引起吸收不良,腸道菌群紊亂,從而導致孩子營養(yǎng)不良,發(fā)熱炎癥,免疫力下降,體弱多病。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積食問題。
積食的家庭處理
如果孩子出現(xiàn)發(fā)熱等疾病癥狀要及時就診!
在家里家長們意識到孩子積食了怎么處理呢?
1、增加孩子運動量,促進消化吸收。比如給孩子洗澡,多跑動。
2、如果孩子吐了,一定不能仰面躺著!讓孩子頭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吸入肺里引起窒息。
3、如果孩子出現(xiàn)嘔吐,盡量安撫孩子情緒,不要任由他們哭鬧。孩子哭鬧時腹壓增高,會刺激嘔吐,哭鬧時更易吸入肺里。
4、小兒推拿。麥芽媽媽從網上找了幾個小兒推拿的手法供大家參考。
(1)揉腹部:腹部涂上按摩油油,順時針輕揉腹部100下,手法輕柔不宜用力。
(2)捏脊:雙手捏住脊柱兩側肌膚,從下往上提捏,動作輕柔,以小兒舒適為度,捏30次。
(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保健,促進消化的作用,按揉100次。
(4)運內八卦:在掌心內勞宮四周,用拇指或中指腹作順時針方向輕推。有效緩解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推100次。
(5)清胃經:在拇指掌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100次,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6)清肺經:無名指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200-300次,止咳效果很好。
寶寶積食的預防
等到孩子積食了,痛苦已經造成,所以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防患于未然,盡量避免孩子積食。
1、改變家長觀念,重視積食危害!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并不是吃的越飽越好!家長們經常會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憂心忡忡,但是對于孩子積食的認識顯然遠遠不夠!積食,是百病之源。
2、家長們對孩子的飯量做到心中有數。三餐盡量定時定量。
3、不要忽視水果零食的力量。很多時候孩子吃了很多水果零食了,家長依然不覺得孩子吃了很多,覺得那些不占肚子。哪兒有不占肚子的食物呢,不占肚子占哪里呢?
4、增加孩子運動量。如果孩子吃的有點多,就盡量陪孩子多做做運動促進消化!
積食,是百病之源!請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