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日子,一個大學的姐妹不斷的在朋友圈發出一些感慨和心得。每一次,都能夠或多或少觸碰到我的心靈。她所感悟的我其實早就感悟到了,因此每次我都及時的評論。今天早晨最有趣,我評論她的分享,一大段,她回復,一大段,我再回。這樣幾次共鳴,吊起了我的胃口。午覺后,我登錄QQ,給她留言: “XX,我和你有很多共鳴的地方,咱們找個時間好好叨叨。”過許久她回復:“剛剛看到信息,馬上接孩子放學,晚上要送她跳舞。等舞蹈課咱好好聊聊。”
七點半,她先QQ我:“你幾次提到潛意識,喜歡心理學吧?”她這是太小看我了,我可是第二次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的考試了。足以見得我們雖然同窗幾年,但實際在學校的時候因為不同寢室,我們很少聊天。對對方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只知道她是個自在灑脫,我行我素的大美女。我們是熟悉的陌生人。
我告訴她我五月份剛考了心咨三級。她來興趣了:“我也喜歡心理學,看了弗洛伊德的部分書籍”“我喜歡孩子教育,三月份才考了育嬰師證”我說:“我也想今后從事孩子的心理咨詢師這塊”她說:“我在追張德芬”我說:“我喜歡死德芬了,還有武志紅”她說“吳志紅的原生家庭的理論”……我們像兩個一見鐘情的戀人,越聊越來勁。一個小時的交談并沒有結束我們內心表達的欲望,但因為她女兒的舞蹈課結束而被迫中止。
我們毫不顧忌的向對方剖析自己原生家庭是如何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以及我們目前是如何看待和成長的。為了避免我們的悲劇再次發生在孩子們身上,我們要做哪些學習和努力,以及我們的老公等等。兩個有類似疑惑的人在相同的人生階段,在努力的尋找解決人生困惑的答案的路上強烈的共鳴。我們感覺到雙方靈魂上的默契。我們的話題都是對方強烈感興趣的,甚至連一個話題轉換到另一個都驚人的不約而同。整個交談自然而然,節奏協調的讓我們不禁直接露骨的向對方表達“我愛你”“親你”之類的言語和表情。我們約定,以后有什么好的成長的書籍或咨訊要互相分享。
談話結束后,我囑咐她:“路上慢點!”這句話雖然平時也常對別人說,但此時對她說出,內心軟軟的,多出了許多相知的憐惜。
好痛快的一次交談,讓我們從熟悉的陌生人變成了我相信會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靈魂伴侶。雖然我們的空間距離遠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