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米經過一代代的更新,已經到了第七代。然而讓用戶失望的是V7和V6相比沒有什么大的變化,MIUI是足夠完美了嗎?下一步往哪走?
不僅MIUI,其實大多數手機操作系統現在都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改進空間很小了。但是,對于小米來說,空間還很大。雷軍認為小米最終要靠互聯網服務賺錢,而現狀卻是小米用戶在手機上都是用其他app,似乎沒有小米什么事,而一部手機用了兩年就換了,忠誠度不高,還沒有從用戶身上賺到錢就讓他跑到別家了,那么這條路上小米走不通了嗎?
當然不是,通過硬件來獲取用戶(2015年二月份MIUI用戶已經破一億),再用互聯網服務賺錢其實很有機會。我認為一個可能的路徑是:跨平臺提高用戶使用時間,綁定賬號提高用戶遷移成本,最終這些忠誠度高的用戶在視頻、游戲、廣告等其他方面付錢。
正文
如果我是MIUI負責人,除了提高用戶體驗,死摳細節之外,還會在這些方面做開發:
1. 徹底的跨平臺,并且要將關鍵產品和服務影響擴大
怎么做呢?小米云服務已經很好了,但是都屬于在云端備份,給用戶的感覺是登錄到一個云端的手機,不希望用戶在云端去做更多的操作。而圖庫、便簽、日歷、郵件等工具的跨平臺體驗是很重要的加分項(谷歌這方面做得太好,根本離不開,在中國小米很有機會)。做好這一步之后,需要將這些獨立出來作為一個產品,并開發安卓、iOS、WP獨立程序。也就是小米便簽、小米圖庫、小米日歷、小米郵件等可以單獨下載,其他手機也可以用。這樣用戶才不容易流失,并可以讓小米賬號、小米這個品牌有更加廣闊的覆蓋范圍。
一個場景就是當一個年輕人用了小米圖庫之后,發現在瀏覽器管理非常方便,特別好用。后來買了iPhone之后,照片不能丟,為了能隨時隨地獲取自己原來拍的照片,他在iPhone上安裝了“小米照片”app,并牢記了自己的小米賬號(很重要哦~)。
2. 開發跨平臺小米郵箱
郵箱不僅僅是溝通工具,還是各種賬號的注冊工具。在中國,手機號也是賬號注冊工具,因此運營商搶奪大學生第一批用戶搶得很厲害,因為他們知道這個電話號碼上將會綁定很多賬號,更換成本極大。同樣,小米郵箱也可以成為年輕人的第一個郵箱,做得好未必不會動搖QQ郵箱作為年輕人第一個郵箱的地位。有了這個粘度很高、遷移成本大的郵箱賬號,再加上一系列跨平臺體驗好的服務(日歷、照片等),小米賬號本身也會和郵箱一樣,讓用戶無法輕易脫離。
3. 小米登錄
小米賬號作為系統底層的常駐賬號,其實有不少優點:開機自啟、永遠在線、買來就有等。相對于微博、QQ來說,覆蓋人數比不上,登錄體驗一定會是最好的。因此,要建立并推廣好一個開發者平臺,讓開發者可以接入小米登錄(在小米應用商店上架的接入小米登錄有限審批神馬的規定可以用上)。這樣小米的賬號又會和大量第三方app掛鉤,即使更換手機,用戶也很難放棄小米賬號。
4. 米幣系統
小米賬號已經在小米手機用戶及部分其他用戶中深入并有較高粘度之后,賺錢其實并不難。小米在內容領域投了十億美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一方面要在多個平臺(手機、web、電視等)都可以輕松登錄小米賬號,而且要開放小米視頻app,另一方面就要強化現在的米幣系統。目前來看接入米幣支付的只有多看閱讀等已經被收購的app,太少了。這個生態需要培養,而一個良好的生態可以促進米幣的適用性。
一個場景是一位iPhone用戶買了小米電視,綁定了賬號,用米幣買了幾部大片。為了手機也能看自己買的高清大片,她下載了小米視頻app,隨時觀看。后來換了小米Note,小米Note預裝了小米炒股,直接用米幣綁定的銀行卡就可以炒,很方便,就繼續用下去了。
5. 小米WPS
WPS移動端做得很優秀,我自己很喜歡,功能全又穩定,沒有什么敵手。而這個和小米賬號的整合少得讓我吃驚,因為都是雷軍系的。一個很容易想到的功能就是WPS可以直接小米賬號登錄,并接入小米的全部云服務。這樣不僅你在手機上看過的文檔在電腦的WPS上直接可以看到、編輯(反之亦然),甚至你的照片都可以更加方便地插入到WPS里。這個跨平臺的體驗是非常好的,微軟也想做,但是微軟服務器在國內很抽風,所以是WPS的好機會。
小結
其實這個思路也很簡單,就是和谷歌一樣,打造一系列非常優秀的跨平臺產品,讓用戶離不開他們;然后讓用戶離不開自己在移動端積累的數據;同時和大量賬號綁定,讓用戶遷移成本提高;最終在用戶愿意付費的領域變現。
為什么小米沒有這樣去做呢?我認為一開始小米是強調移動端解決一切,避免用戶去用別的終端。實際上云、數據、賬號綁定和這個并沒有矛盾。MIUI移動端體驗已經很好,云端數據、web端體驗就成了短板,而這恰恰是用戶最不容易遷移的部分。
MIUI的下一步,就是小米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