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悠貝南山保利繪本館的真真老師。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繪本是《沒有耳朵的兔子》—用愛擁抱殘缺。
剛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它的名字,我以為封面上的動物是只海獺。呆萌的眼神、驕傲的胡須、醒目的大板牙,還有順撇的雙腳,好像這注定是個有趣的故事。兔子如果沒有耳朵會不會很滑稽?同伴們能認出他并接納他嗎?有沒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一起來認識這只沒有耳朵的兔子吧。
天底下有胖耳朵、瘦耳朵、短耳朵、長耳朵、方耳朵、圓耳朵和彎曲耳朵的兔子。還有一只沒有耳朵的兔子。
合上書的一霎那,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錯了。這不僅不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可能還頗有些悲傷的意味。我陷入了沉思,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總結故事的主旨。倒是女兒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媽媽,他們笑話這只沒耳朵的兔子是不對的。”我恍然大悟:這的確是一個關乎接納還是排斥的故事,而且,這種反差行為就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甚至你自己也曾是故事中的主角。
固有印象有時是個可怕的概念,它是我們憑借自身的知識體系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對某一人物或者事物作出的第一反應和判斷。而這個行為和結論通常會局限我們的思維,將我們的想法限制在一個固有的框架之中。更糟糕的是,如果當某個人或者事物被認定為應該是什么樣子,卻又不是的時候,那些依靠固有印象做判斷的人便會發出各種聲音,可能是質疑、可能是嘲諷、可能是攻擊,也可能是傷害。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否都曾或多或少地有過嘲笑別人的行為,原因僅僅是他(她)跟我們不一樣?而那些看起來跟你不一樣的人卻因為害怕被拒絕,小心翼翼的隱藏著那些“不同”?正如文中沒有耳朵的兔子一樣,他努力的奔跑、跳躍、挖洞、吃胡蘿卜,就是為了更靠近主流定位的兔子群體,但結果是,他仍舊不被接納,甚至屢遭嘲諷。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太多“沒有耳朵的兔子”他們經歷著常人所不知的艱辛,卻鮮有人能收獲超越常人的成功。可能,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尊重并接納他們,至少不要踏進攻擊和傷害的隊伍里。就像長著長耳朵的小雞一樣,用一個問候,一個擁抱實現對固有印象的有力反擊,告訴那些“不同”:不管你有多特別,我都喜歡你,認同自己,一定會收獲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