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母親的撤離,我曾經(jīng)設想過無數(shù)的場景,但始終未猜到會以一句“我恨你”結束對我們的“服務”。母親以一種近乎自我犧牲的方式為我們做了撤離前的服務。
? ? ? ? 我們結婚是在2004年的國慶節(jié)。結婚前母親也曾經(jīng)歷了心理上的痛苦掙扎。記得父親曾轉(zhuǎn)達母親一句讓我刻骨銘心的話:“養(yǎng)了二十多年的兒子,兩年就讓人給瓦解了。”這應該是小學文化的母親說得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其中飽含了對兒子的不舍與依戀。
? ? ? ? 以我的結婚戀愛為界限,尤其是孩子出生后,母親變成了一個和藹的奶奶。以前那個爭強好勝、個性剛強的母親漸行漸遠,剩下的只有對兒女的支持和配合,全然進入了無憂無怒無怨的模式,對兒子、對兒媳、對孫子都是如此。很多時候他都選擇了沉默。只是在父親面前似乎更強勢了一些。
? ? ? ? 在與父親的交談中,父親會或明或暗地敲打提醒我要心疼母親。隱隱綽綽感覺到母親在父親面前應該表達了內(nèi)心的真是情感,而母親出于心疼兒子、顧全大局等目的,在我面前大多時候選擇了隱忍和承受。
? ? ? ? 事情還要從12月2日說起,妻子帶著兒子去理發(fā)。理發(fā)師順口提了一句兒子的頭長得有點偏。妻子出于對兒子超乎尋常的愛,加上對兒子突然離家住校的難以接受,突然找到了突破口和爆發(fā)點。先是不吃不喝不睡,后來就表達出了對丈夫、婆婆和媽媽的恨,甚至恨自己。恨丈夫自私重利對她不好,恨婆婆沒主見不指導,恨媽媽在自己生完孩子十一天就離開,沒有陪她坐完月子,恨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耽誤了孩子,擔心孩子未來會被人嘲笑,甚至會自卑。因為她的注意力過于集中,過于鉆牛角尖,導致她忽略了周圍所有人,甚至他自己的感受和認知。思想全部集中在兒子和兒子的所謂問題上。盡管所有人,包括醫(yī)生,都指出來問題的根源不在兒子而在她身上。因為兒子根本沒有問題,或者說遠遠未到不正常的界限。但是她始終不愿相信、認可和面對這個事實,而是自我沉浸在自恨和他恨的圈子里無法自拔。食欲不振,哭泣自責,失眠多夢,痛苦自責,找不到方向,尋不見出路,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明,總之是無法接受現(xiàn)在和現(xiàn)實。
? ? ? ? 一開始我們也沒太當回事兒,因為妻子一向心眼比較小,比較認死理,好鉆牛角尖,家人調(diào)侃地給她起個外號叫一根筋。大家都以為按照慣例她心情不好,過個一兩天就會好,所以只是勸她,卻并沒太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非但沒有好轉(zhuǎn),反而又加重的跡象。母親開始四處奔波求醫(yī)問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婦女,好端端的兒媳婦突然如此,她首先想到的是求神問仙。四處打聽,四處祈禱,只求兒媳婦早日康健如初。老太太所能想到的再就是補充營養(yǎng),腦心舒、生脈飲、安神補腦液全都上了,只要聽說有啥方法,都會第一時間跟我商量要不要試試。
? ? ? ? 情況不是太如人意。妻子對母親的恨意與日俱增。母親每天在家里也是如坐針氈。我在中間更是左右為難。萬般無奈,我只能試著跟母親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