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 楊連山? ? 2001年7月17日
午后睡午覺,恍恍惚惚回家了,走在草廟王往西的小公路上。到家母親要攤煎餅,一個盆里和了面糊兒,很稀,里面還有紅紅的好像是番茄絮絮、蔥花兒一類的東西。因為父親不得勁,去社旗檢查了,不放心回來看看,咋著好像說:每天跑跑(散步)腳崴著了,心臟不得勁。又說薛八先兒也去檢查了沒有事。母親攤了一個煎餅,我燒著鍋吃了,攤了一個我吃了,攤了一個我吃了,一連吃了三張。叫母親吃,母親自顧忙的說不吃。我說:“不吃了,剩下的幾張拿回去,叫小琴和寶寶吃,或者燴成煎餅湯兒,讓她們吃。” 我看著母親攤煎餅時的動作,對母親說:“你掌握的怪好的,面糊和的不多不少正好。”
一時醒了,挺床上怕把夢境忘了,先把夢境回憶了一遍才起來,坐在臥室的桌子前記下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心頭想。前幾天小六來說:“伯的腳腫了。” 我給了一百元叫去社旗開藥。夢里就有了到社旗檢查看病。平時回去,母親攤煎餅了,我燒著鍋,前幾張老是叫我吃了,往往是一連吃幾張,讓母親吃也不吃,在頭腦里記憶太深了,故夢中又再現之。我回去了,和母親說著話兒,與母親一起做飯。早先母親身體鐵實時,母親做飯,我燒鍋;后來回去,母親做不動飯了,我做飯,母親燒著鍋。此情此景雖然過去了幾年了,又在夢中出現。
作者簡介
楊連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李店鎮薛莊村人。 一九八一年七月參加教育工作,現為南陽市十四中高級語文教師,校報琢玉主編。先后主編了雛鷹、文網、琢玉等校報,編印了《文網薈萃》、《十四中校志》、《文海拾貝》、《心有靈犀》、《小荷尖尖》和《杏林花滿枝》五本書。藏有三萬六千多冊毛著紅寶書連環畫,酷嗜紅樓夢。 二零零九年八月發起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的活動,堅守十年,行程二萬多公里,執著的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已經送六位烈士魂歸故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省電視臺、河南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南陽電視臺、廣東考試網等數千家媒體進行了數十余萬篇次的報道。《我們一起為烈士尋找回家的路》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報刊上,著有《永遠的谷子地》一書。二零零九年獲南陽第一屆讀書月讀書人物稱號,二零一四年獲河南好人稱號,二零一四年獲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二零一六年獲南陽第八屆讀書月金牌推廣人稱號,二零一八年獲南陽市十佳最美家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