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母親? ? 楊連山? ? 2011年10月28日 農歷10月初一的后一日
早起,妻子對我說,今兒是10月初二的,早清明,晚十月一,我今兒找個車,她婆要去給外爺燒紙的。我猛然驚覺,又到了祭奠先人的時節了。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母親。
母 親1999年11月28去世,不知不覺間,一眨眼可12年了。有時候我真恨時間無情,逝者如斯夫。我無力挽著時間的腳步,使它不再流逝,永遠停在那一刻。 12年來,我的心里時時刻刻都在影記著我的母親。母親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心靈的最深處;母親猶如一尊神,我永遠匍匐在母親的腳邊,頂禮膜拜;母親就是 一彎碧空的明月,灑下的光輝,永遠使我感到那么的溫馨。
我的母親和天下萬千母親一樣平凡,但正是母親平凡而又崇高的母愛,滋潤了我的心靈,使我終生感到母愛的溫暖。
我的思緒飄向了并不太遙遠的往昔,母親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母 親的去世,其實是由于誤服藥物所致。母親對一種白色的西藥片過敏。還是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母親病了,請了村上一個叫薛八先的鄉村醫生看病,可能開了母親 過敏的那種西藥。我記得,服了藥沒有多長時間,母親挺在床上呻吟起來,我麻利去喊薛八先來,醫生來詢問情況后,只是交代讓母親多喝開水。萬幸的是,母親那 次并無大礙,很快好了。
96 年秋天,我正在上課呢,小六打來電話,說母親在酒廠醫院住院,又藥物過敏暈過去了。我聽了大驚。也沒有請假就坐車趕回社旗,當我匆匆忙忙感到酒廠醫院,乍 一進門,見母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鼻孔里插了氧氣管睡著了。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小六站那對我說,我回去,咱媽說心里不 得勁,我領著來看看。一來醫生讓住院哩。又要輸水,針才扎上,媽眼一閉可暈過去了。我趕緊抱著媽的頭,喊醫生,搶救過來了。后來醫生說是加了硝酸甘油,也 就三兩分鐘的事,三兩分鐘搶救不過來就不行了,想想都后怕。我聽了嚇的不得了。我差一點就失去母親了。
1998 年12月26日,我回去看母親。一進院兒,靜悄悄的,推開堂屋門,誰呀,母親在西間床上問道,我說,是我呀。母親趕緊從床上起來,說,是山回來了。你餓不 餓呀,做點雞蛋湯你喝喝。我邊攔著不讓母親起來,邊說,好的,我去做。母親又說,胃里不舒服,你到菜園里折點小茴香桿熬熬。我麻利到菜園里,折了小茴香桿 洗洗,做了雞蛋湯。給母親盛了一碗,恭恭敬敬地雙手捧給母親,母親就坐在床上喝了。母親喝著對我說,山啊,你也喝點。為了讓母親高興,我津津有味地喝了一 碗。我知道,母親叫做雞蛋湯,并不是自己想喝的,而是想叫我喝的。媽,你一定是想叫我喝點,我想,一定是的。
喝了雞蛋湯,母親給我說,趁我還鐵實,你回南陽了,給你大姐寫封信,我想叫你大姐回來一趟。到時候就不叫你大姐回來了。我忙安慰母親。你白想恁些子,鐵鐵實實的,見天吃頓飯,只要舒服就中了。我回去就給我大姐寫信,叫她回來?;啬详柡?,我立即寫了信。
還沒有等到大姐收著信回來的,1999年1月14日,農歷的11月28,母親因誤服藥物過敏,可就帶著遺憾離開了我們姊妹幾個,從此,我們姊妹幾個成了一群沒有娘的孩子。這是我最后一次見母親,自此之后,我只能在夢里見到我的母親了。
謹以此文,在十月一的后一日,懷念我敬愛的母親。
作者簡介
楊連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李店鎮薛莊村人。 一九八一年年七月參加教育工作,現為南陽市十四中高級語文教師,校報琢玉主編。先后主編了雛鷹、文網、琢玉等校報,編印了《文網薈萃》、《十四中校志》、《文海拾貝》、《心有靈犀》、《小荷尖尖》和《杏林花滿枝》五本書。藏有三萬六千多冊毛著紅寶書連環畫,酷嗜紅樓夢。 二零零九年八月發起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的活動,堅守十年,行程二萬多公里,執著的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已經送六位烈士魂歸故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省電視臺、河南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南陽電視臺、廣東考試網等數千家媒體進行了數十余萬篇次的報道。《我們一起為烈士尋找回家的路》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報刊上,著有《永遠的谷子地》一書。二零零九年獲南陽第一屆讀書月讀書人物稱號,二零一四年獲河南好人稱號,二零一四年獲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二零一六年獲南陽第八屆讀書月金牌推廣人稱號,二零一八年獲南陽市十佳最美家庭稱。
母親? ? 楊連山? ? 2011年10月28日 農歷10月初一的后一日
早起,妻子對我說,今兒是10月初二的,早清明,晚十月一,我今兒找個車,她婆要去給外爺燒紙的。我猛然驚覺,又到了祭奠先人的時節了。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母親。
母 親1999年11月28去世,不知不覺間,一眨眼可12年了。有時候我真恨時間無情,逝者如斯夫。我無力挽著時間的腳步,使它不再流逝,永遠停在那一刻。 12年來,我的心里時時刻刻都在影記著我的母親。母親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心靈的最深處;母親猶如一尊神,我永遠匍匐在母親的腳邊,頂禮膜拜;母親就是 一彎碧空的明月,灑下的光輝,永遠使我感到那么的溫馨。
我的母親和天下萬千母親一樣平凡,但正是母親平凡而又崇高的母愛,滋潤了我的心靈,使我終生感到母愛的溫暖。
我的思緒飄向了并不太遙遠的往昔,母親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母 親的去世,其實是由于誤服藥物所致。母親對一種白色的西藥片過敏。還是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母親病了,請了村上一個叫薛八先的鄉村醫生看病,可能開了母親 過敏的那種西藥。我記得,服了藥沒有多長時間,母親挺在床上呻吟起來,我麻利去喊薛八先來,醫生來詢問情況后,只是交代讓母親多喝開水。萬幸的是,母親那 次并無大礙,很快好了。
96 年秋天,我正在上課呢,小六打來電話,說母親在酒廠醫院住院,又藥物過敏暈過去了。我聽了大驚。也沒有請假就坐車趕回社旗,當我匆匆忙忙感到酒廠醫院,乍 一進門,見母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鼻孔里插了氧氣管睡著了。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小六站那對我說,我回去,咱媽說心里不 得勁,我領著來看看。一來醫生讓住院哩。又要輸水,針才扎上,媽眼一閉可暈過去了。我趕緊抱著媽的頭,喊醫生,搶救過來了。后來醫生說是加了硝酸甘油,也 就三兩分鐘的事,三兩分鐘搶救不過來就不行了,想想都后怕。我聽了嚇的不得了。我差一點就失去母親了。
1998 年12月26日,我回去看母親。一進院兒,靜悄悄的,推開堂屋門,誰呀,母親在西間床上問道,我說,是我呀。母親趕緊從床上起來,說,是山回來了。你餓不 餓呀,做點雞蛋湯你喝喝。我邊攔著不讓母親起來,邊說,好的,我去做。母親又說,胃里不舒服,你到菜園里折點小茴香桿熬熬。我麻利到菜園里,折了小茴香桿 洗洗,做了雞蛋湯。給母親盛了一碗,恭恭敬敬地雙手捧給母親,母親就坐在床上喝了。母親喝著對我說,山啊,你也喝點。為了讓母親高興,我津津有味地喝了一 碗。我知道,母親叫做雞蛋湯,并不是自己想喝的,而是想叫我喝的。媽,你一定是想叫我喝點,我想,一定是的。
喝了雞蛋湯,母親給我說,趁我還鐵實,你回南陽了,給你大姐寫封信,我想叫你大姐回來一趟。到時候就不叫你大姐回來了。我忙安慰母親。你白想恁些子,鐵鐵實實的,見天吃頓飯,只要舒服就中了。我回去就給我大姐寫信,叫她回來?;啬详柡?,我立即寫了信。
還沒有等到大姐收著信回來的,1999年1月14日,農歷的11月28,母親因誤服藥物過敏,可就帶著遺憾離開了我們姊妹幾個,從此,我們姊妹幾個成了一群沒有娘的孩子。這是我最后一次見母親,自此之后,我只能在夢里見到我的母親了。
謹以此文,在十月一的后一日,懷念我敬愛的母親。
作者簡介
楊連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李店鎮薛莊村人。 一九八一年年七月參加教育工作,現為南陽市十四中高級語文教師,校報琢玉主編。先后主編了雛鷹、文網、琢玉等校報,編印了《文網薈萃》、《十四中校志》、《文海拾貝》、《心有靈犀》、《小荷尖尖》和《杏林花滿枝》五本書。藏有三萬六千多冊毛著紅寶書連環畫,酷嗜紅樓夢。 二零零九年八月發起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的活動,堅守十年,行程二萬多公里,執著的為十四位南陽籍烈士找家,已經送六位烈士魂歸故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省電視臺、河南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南陽電視臺、廣東考試網等數千家媒體進行了數十余萬篇次的報道。《我們一起為烈士尋找回家的路》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報刊上,著有《永遠的谷子地》一書。二零零九年獲南陽第一屆讀書月讀書人物稱號,二零一四年獲河南好人稱號,二零一四年獲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二零一六年獲南陽第八屆讀書月金牌推廣人稱號,二零一八年獲南陽市十佳最美家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