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也叫“PE”,可以說是股票市場最常用的一個概念了,雖然每個人都經常說,某某股票市盈率是多少多少,大家或許都知道市盈率的公式:PE=Price/earning,但很多人對市盈率的真實含義和分類其實并不清楚。理清概念是學習最基礎的工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市盈率,看看市盈率真正的含義。
一、什么是市盈率
市盈率也稱“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由股價除以每股收益得出,也可用公司市值除以凈利潤得出。市盈率理解容易,是股票估值最常運用的指標之一。它的優點在于簡單明了告訴投資者在假定公司利潤不變的情況下,以交易價格買入,投資股票靠利潤回報需要多少年的時間回本,同時它也代表了市場對股票的悲觀或者樂觀程度。
市盈率的倒數就是當前的股票投資報酬率,例如,15倍的市盈率的股票,其投資回報率就是1/15=6.6%,也就是當前很多理財產品的回報率,并不算高。因此,很多價值投資者,一般將10倍市盈率作為判斷市盈率高低的界限,10倍市盈率的股票,其投資回報率為10%,算是可以接受的回報率。
當然,這個回報率是以公司凈利潤維持不變作為前提的,很多公司的凈利潤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例如公司A的第一年的市盈率是15倍,如果股價維持不變,第二年的凈利潤增加了20%,那么其市盈率到第二年就變成了是15/1.2=12.5倍。這就是很多人說的股價不跌,用時間換空間。
由于市盈率有這個特點,因此,市盈率也反映了投資者對該股票的預期,投資者會認為這家公司的利潤增長是可以預期的,因此,現在我可以給它一個更高的市盈率,例如30倍,等到明年或者幾年以后,其凈利潤增長了,那么市盈率就會下降到一個合理的范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股市上那些市盈率超過50倍、甚至100倍的股票,這些股票實際上就是透支了未來5年甚至10年的利潤增長。
我們簡單計算一下,一個公司利潤每年增長30%,當前市盈率為60倍,需要60/1.3^7=9.56。也就是說,這家公司每年保持30%的年化凈利潤增長率,需要7年以后才能下降到10倍的市盈率。一家公司每年保持30倍的增長率是很不現實的,因為資產收益率受到競爭因素限制,長期保持30%的增長的公司鳳毛麟角。何況,即使這么高的增長率,還需要7年,由此可見,2015年,中國創業板股票市盈率已經超過100倍,其泡沫的破裂也就不難預料。
二、市盈率分類
市盈率通常分為三類:1、靜態市盈率(LYR);2、滾動市盈率(TTM);3、動態市盈率
1、靜態市盈率(LYR):靜態市盈率=總市值 /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這里面的凈利潤只取年報數據。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是在12月份,年報還沒出來,只有3季報,那該怎么辦?那就是取去年的年報。可以看出,這種計算方法沒有用到最新的財報數據,無法真正體現目前公司的估值。
2、滾動市盈率(TTM):滾動市盈率=當前總市值/最近4個季度的凈利潤總額,比如現在有3季度的財報,去年的年報和3季報。但是你想在今天估算該股票年度利潤,那么你就可以用去年的年報減去去年的3季報(得到去年的4季度的數據),再加上今年的3季報。這種方式求的值其實就是最近12個月的凈利潤。這個值充分利用了歷史信息,比較可信的估算出凈利潤,應該是三個里面最好用的一個。
3、動態市盈率又有兩種情況,(1)動態年化市盈率、(2)是預期市盈率:
(1)動態年化市盈率=當前總市值/當前報告期年化凈利潤注意,這也是股票軟件上通常使用的市盈率。此處年年化凈利潤折算方法:一季報每股收益*4或半年報每股收益/2*4或三季報每股收益/3*4或年報每股收益,以交易所公布的最新季報或年報數據計算。同理,如果現在只有半年報,那么直接將半年報中的數據乘以2。
這個市盈率并不科學,所謂年化,它的凈利潤是以當季的凈利潤折算成年,如果披露一季報,那么它就給一季報的凈利潤乘以4;披露中報,就給中報的凈利潤乘以2,這種簡單年化的方法很幼稚,沒有考慮企業的淡旺季。有的企業正好進入淡季,那當季凈利潤會很低,因此造成市盈率虛高,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導致市盈率達到100倍以上;同理,有的企業進入旺季,那么當季凈利潤就會大幅增長,這時你去折算成年凈利潤,估值反倒會虛低,可能只有8、9倍,也不合理。同時如果企業出現非經常性損益,同樣會使企業凈利潤扭曲,市盈率失真。
(2)預期市盈率=當前總市值/當年預測凈利潤動態市盈率:我們買股票買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前面的幾種凈利潤都是比較歷史上的盈利,從邏輯上,預測市盈率應該是最有用的一種市盈率。但是,我認為,在股票市場上“預測”等于“瞎猜”,如果你去問上市公司的CEO, 估計他都不能給你準確預測自己公司明年的凈利潤。因此,這種預期市盈率可以直接棄之不用。
三、彌補市盈率不足的指標—PEG
不能簡單地認為市盈率越低越好,因為低市盈率的背后可能真的是黯淡無光的經營前景。如前所述,市盈率的不足在于無法體現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性。于是,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發明的一個股票估值指標—PEG(PEG=PE/企業年盈利增長率*100)。它彌補了PE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的不足,PEG告訴投資者,在同行業的公司中,在市盈率一樣的前提下優先選擇那些增長速度高的公司,或者在同樣的增長速度下選擇市盈率較低的公司。可以體現那些市盈率較低,同時它們的增長速度又是比較高的公司。
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未來3或5年的每股收益復合增長率。市盈率僅僅反映了某股票當前價值,PEG則把股票當前的價值和該股未來的成長聯系了起來。比如一只股票當前的市盈率為30倍,傳統市盈率的角度來看可能并不便宜,但如果其未來5年的預期每股收益復合增長率為30%,那么這只股票的PEG就是1,可能是物有所值。當PEG等于1時,表明市場賦予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來業績的成長性。如果PEG大于2,說明公司的利潤增長跟不上估值的預期,則這只股票的價值就可能被嚴重高估。如果PEG小于0.5,說明公司的利潤增長遠好于估值的預期,則這只股票的價值就可能被嚴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