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這些年,你的回應方式正確嗎?
你說了半天,你感覺對方只是敷衍你。你也懶得說了,有木有?
孩子對你說:你根本就不了解,不跟你說了。你什么心情?
老婆對你說:你根本就不關心我!!你的反應是什么?
現實中,你和“她/他”的回應方式都有問題。
如何在關系中建立高質量的回應,如果你懂得這些“套路”,將So easy!
今天晚上分享這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關于回應的那些事兒。我將通過回應的三個原則和回應的三個結構一起來剖析如何做積極的回應。幫助我們獲得高質量的人際關系。
「大綱」
1.引言
2.回應的“三要”原則
3.回應的三個結構化框架
【引言】
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也就是說,如果缺乏情感回應,人就等于處于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
【故事】
我先來跟你講一個寓言故事。
一位富豪,死后上了天界,天使問他,你可以選擇一個房間,并且可以在那里生活一千年,那么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房間。富豪大喜,說:請給我一個最奢華的房間,能看到世界上最瑰麗的風景,我還要最好的食物。
天使滿足了他的要求。一千年后,天使來見他,他嚎啕大哭說,我以為這是天堂,可沒想到像地獄一樣可怕。
天使說:誰說這是天堂,這就是地獄啊。
這個寓言,可能有人會說聽不懂。聽不懂可能意味著,你也覺得這樣的生活蠻不錯,這不就是天堂的樣子嗎?至少是其中的一種吧。但這是最可怕的地獄之一,因為富豪要的這個房間,只有他一個人。
有一些電影里對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有這樣的描繪,他們最恐懼的是關禁閉。有些最頑劣的罪犯,甚至酷刑都會讓他們開心興奮,但如果綁住他們手腳,扔到一個完全黑暗的小黑屋里幾天,就成為他們最恐懼的事。等把他們從小黑屋里拉出來時,他們都癱軟如泥。
在完全黑暗、不能動彈的房間里,人的內在心靈會陷入徹底的幻想狀態,沒有任何外在事物和你互動,特別是沒有人,于是你內心的一切都找不到可以投射、嫁禍和歸罪的對象,然后黑暗本身會成為一個空無的屏幕,接受你的一切投射。
至于那個富豪能看見全世界最瑰麗的風景、吃最好的食物、有最舒服的設備的房間,只是一個放大到一千年的小黑屋而已,最終會演化出各種可怕的感受和想象來。
當然,我覺得如果待在小黑屋或這個完美房間里的,是一個非凡的靈魂,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般來說,對于每個人而言,都需要關系,因為在關系中,才能展開、認識并淬煉自己的心。那些能安住在小黑屋或完美房間的非凡靈魂,必然是已經在關系中得到過充分的淬煉。
記得入職場轉型做辦公室主任的時候,我讓行政司機小王給上級部門送一個材料。一個小時過去了,沒有回復。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沒有回復,直到中午我在樓道里看見了他。
我問他材料送到了嗎,他說送到了,我問他怎么送的,他說我要他找的那個人不在,他就委托辦公室的人轉交了。
我一聽,腦海里馬上浮出了三個字:靠不住。此后,我不會輕易委托他去辦重要的事了。
這件事情帶給我的思考和改變就是:以后在我的職場生涯中,但凡接受了領導的任務安排,我在完成過程中和結束后都要給領導一個準確的回復(在這里的回復就是指的回應哈。)
所以,這些小的細節 直接影響了我以后的職業生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積極的詞“執行力強"。
【依據】
最近在學習心理學,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學三論》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3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所以大家務必要重視回應這件事,回應,就是光。
我做過“水知道答案”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同一個梨放在三個一樣的玻璃杯里,一個寫著“我愛著”,一個寫著“討厭你”,一個什么也沒有,結果三個杯子里的梨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狀態……沒有回應沒有信息的玻璃杯里面的梨是最難聞最難看的。可想而知,我們活生生的生命的流動是更需要積極的回應的。
一、回應的“三要”原則
1.回應要及時
他人對我們做出的動作行為和語言互動請求,我們應及時予以回應,這樣可以讓對方及時感知確認他(她)在我們心目中的存在。比如說,一名孩子跑過來對著父親做出要求抱抱的動作,父親應及時擁抱或雖不能擁抱孩子但也有傳遞自己的愛意。
有孩子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孩子獨自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每過一段時間后總要跑過來和家長互動一下,這就是期待回應確認的一種表現,父母只要做出適當的回應,孩子就會很安心地繼續離開父母玩耍。而父母沒有及時做出回應或表現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就會更加煩人的糾纏,這就是孩子未能得到有效確認,不安感受的外在表現。
再比如說,目前很多企業發送的通知都是用微信群或釘釘,當大家看到通知,如果能夠快速的回復“收到”,我公司行政經理每每發通知都會叮囑“收到請回復。”
同事們陸陸續續回復了,但直到下班,可能還有個別同事沒有回。
同事就趕緊給他們打電話。結果一個說看到,就是沒回;一個覺得是小事,行政經理特意打個電話是小題大做。還有同事連電話都沒接。
行政經理就曾表示說:“我就一直擔心那個沒接電話的同事第二天會不會沒穿正裝,到時候領導又覺得我沒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著正裝來上班才松一口氣。”
當你的信息發出去許久,只得到零星回復,你是否會焦慮?會擔心?
“收到”兩個字,花不了你1分鐘的時間,但是對通知者而言,是一種證明和交代。
當然這里不排除說同事手機壞了,手機上不了網了,在開會不方面回復等等,這里我只說普通情況下的我們應該注意的“要及時回應”。
2.回應要建立在深度理解對方的基礎上
回應之前我們必須認真去理解和感受對方真正的需求。
有人無緣無故的傷感或者哭泣,你一定不能這樣去想:“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必要這樣嗎?”你要學會去感受ta的情緒和需求,這時候她需要支持和安慰,那么,哪怕你不會去說什么,靜靜地傾聽,適時地給予一個擁抱,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有些木瓜要么是反應過度,要么就是指責批評,自然不是有效的回應。
3.回應要高質量
好的回應,在語言方面必須要具體、聲音適度。哦,啊、好的、呵呵,此類詞語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認為你在敷衍或心不在焉。可以具體的描述或確認對方的意思和感受:“你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你的本意不是那樣的嗎?”、“看來你很高興/沮喪。”
二、回應的“三框架結構”
【結構1】
女生問男生:你喜歡我嗎?
說啊,說不出來,你就不是真心的….
此千年難題,該怎么回答?
常見的會答:喜歡你的溫柔體貼
結構回答:四年前的一個早上,你忙碌著為我準備早餐,看著你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天使,美極了。那時我便默默對自己說,這就是我要用一輩子去愛去疼的女人。
結構:一個時間+一個畫面(描述當時的細節和心理感受)+一句承諾
說到男女談戀愛,我之前聽一個老師講到說他的一個女學生(當然這個老師是個男的啊)給他打電話說最近不太順,就講了最近遇到的問題,于是老師就給了女學生一些建議,女學生聽了后然后說,不行啊,老師,這樣的話就會引出B問題了,于是老師就針對B問題又給了另外的看法,于是女學生就說這樣的話就會引出C問題了。這位老師和女學生通電話通了40多分鐘,老師郁悶了,說我們這個時間,最后結果是一個方案也沒定下來,女學生說,其實老師,我就是想向您訴說一下。我也知道您也幫不了我。
等老師掛了電話,老師有點郁悶。心想,這個女孩都是這樣的思維嗎?老師觀察到他身邊有一個男孩,是一個撩妹的高手,別看男孩其貌不揚,可是身邊總是有很優秀的女孩子(在這里,我只想引出給給大家的是,為什么這個男孩這么討女孩喜歡哈。這位老師就問那名男孩,男孩說:身邊的女孩在面臨一些問題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這位男孩都會這么做:用專注而申請的眼神對女孩說:”親愛的,我相信你已經有了慎重的思考和決定了,最后不管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的。“
哈哈,這一招男士們不妨對自己的妻子或女朋友試試哈。
這個案例呀,是不在正式結構框架外的 福利哈。
【結構2-一問一認同】
【案例】
我的一個朋友是4S店的總經理,最近面臨廠家檢查店面升級,有一天我倆無意中聊天,探討一個問題,說最近他他太太對他加班挺有意見的。問我如果是我我該怎么回應太太。后來我倆就模擬了這個場景。
(太太)你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家。(請問,這個時候,太太表達的一種情緒還是一個事實呢?我們需要知道,男女有別其中一別 就是 女人比較感情, 很容易表達情緒或情感,男人比較理性,更多表達意見或建議。所以,三好男人的一個標準呢就是要理解女人,對吧。所以,當你知道妻子在表達情緒的時候,你需要這么回應。)
第一步:為什么這么說?——詢問太太具體的內容,從而探尋太太真正的需求。
(女)回家總是這么晚!這時,你心里明白了,原來是因為回家晚了。
第二步:認同——
(完全接受)——今天十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明天我跟老板說說,最好在開會之前就決定要開多久。
(認同但無法改變)——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都好幾天沒和你一起吃晚飯了。不過這個項目太重要,經常有突發情況,所以一時半會改變不了。老婆大人,多多理解啊!
最后這個朋友試用了這個溝通模型,果然化解了妻子心中的怨氣,得到了支持和理解。
【結構三-強化 復述】
【案例1】
背景:
員工反映說從饅頭里吃出了 螺絲釘,從湯里喝出了創可貼,集團行政經理準備去食堂找 廚師長溝通, 尋求最近員工反饋的伙食問題 并一同尋找解決方案,結果一見到廚師長,對方先開始大聲吼吼說:員工反映的問題都不可能 存在,都是雞蛋里挑骨頭,不信問問我們的面點師,饅頭里有螺絲釘機器根本過不去,我們都沒用創可貼,咋可能湯里有創可貼呢(情緒很激烈)。
行政經理 一看這陣勢,心想,我咋你了,你上來就一頓后吼,就像拿出手機準備錄音。
但又一想,如果錄音了,是不是更激化矛盾了,我是來干什么的,為了解決問題來的,不是制造問題來的,所以雖然一時生氣拿出了手機,但是口中說到:好的,你說吧,都是什么問題,我一條一條記錄下來。然后打開手機中的有道云筆記開始記錄。
就這樣,對方的情緒也慢慢沒有那么激動了。然后行政經理說:你剛才反應的問題是123445,是嗎,還有要補充的嗎?
然后對方又說了幾條。
行政經理說:你剛才又補充了幾條678,是嗎?
對方說:是的。
.....
行政經理告訴我,最后她利用溝通的技巧真實的運用起到了效果,雙方共同把各自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并且沒有傷和氣。
這個溝通模型就是:傾聽+復述+確認
【案例2】
有天,豆豆問我:“媽媽,影子怎么這么黑?”
我:“嗯,真的呀,影子還真是挺黑的。”
豆豆:“你的影子黑嗎?”
我:“你說呢?”
豆豆看了看:“你也有個黑影子。”
我:“對了,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
豆豆:“媽媽,爸爸為什么說我是黑黑的孩子?”
我:“你不喜歡被爸爸說成黑黑的孩子。”
豆豆:“我以后不許爸爸說我,我不是黑黑的孩子。”
說完,豆豆委屈地撇了撇嘴。原來說了這么半天,核心問題是最后一句,爸爸可能開玩笑地說他黑,他心里不舒服了,而他對我說出來了,這個情緒也就釋放出來了。可如果我也是抱著科普的思想,告訴他為什么人有影子,影子為什么是黑色的,我能知道孩子到底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嗎?孩子的情緒還能釋放出來嗎?孩子能有一種被看見、被聽到、被理解的感覺嗎?(復述的作用)
【案例3】
丈夫回到家,聽到妻子告訴他說:
妻子:(嘆氣)我感到很高興,婆婆決定下周不來我們家住了。
丈夫:(發怒)我媽怎么了?你總是拿她說事,你怎么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呢。
在丈夫沒有搞清楚狀況憑借自己的推理來給予的回應,大家聽后覺得會引來什么樣的后果呢?
來看另外一種回應方式,也許丈夫在冒火之前,做一點復述就能緩和關系。
妻子:(嘆氣)我感到很高興,婆婆決定下周不來我們家住了。
丈夫:(發怒)你是說你不喜歡她來我們家?
妻子:(驚奇)不,我一直歡迎婆婆來我們家。只是我的課程論文就要交了,下周我會多點時間待在家里,這樣我可以靜心多寫論文了。
丈夫:(松了口氣)哦!
這幾個都是強化復述案例。
人天性不愛做這樣的重述、確認和檢查,因為不愛做,所以會找出很多不這么做的理由來,諸如浪費時間啦、啰嗦啦、沒有必要啦....其實,因為沒有做復述而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要多的多。比如布置工作下屬不缺認就領命,結果交付的不是領導要的工作。
復述和確認這不是天生的習慣,所以要多練習,才能很有效。
【結尾】
關于回應互動這件事,是人本性的一種需要,對于一個嬰兒而言,更是如此,沒有關系的互動,他們會死掉。只有人性化的人際互動,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
有兩個非常殘酷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實驗1】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做過一個殘酷的實驗,他將很多個剛出生的嬰兒從父母身邊帶走,關在一起,讓負責養育的護工,只給予物質滿足,但不能有任何情感互動,比如撫摸等,結果這些嬰兒無一例外都死掉了。
【實驗2】1959年,心理學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做了類似的殘酷實驗。他讓新生的恒河猴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離,以后的165天中同兩個“替代母親”一起。這兩個“替代母親”都是用鐵絲架做的,一個是“鐵絲媽媽”,小猴子可以在這兒喝到奶;一個是“布偶媽媽”,就是在鐵絲架上放了毛茸茸的布,頭型也弄成了恒河猴的樣子。
實驗結果發現,小猴子寧愿挨餓,也要和“布偶媽媽”待在一起。心理學家哈洛認為,這證明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身體碰觸,是比奶水養育還要重要的事物。
然而,這只是這個實驗的開始,后來哈洛還發展了一系列殘酷的實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對于靈長類動物而言,愛的存在有觸摸、運動和玩耍三個變量。
哈洛殘酷實驗中的猴子,雖然大多數都存活了下來,但都像是得了精神病,而腓特烈二世研究中的人類嬰孩,無一例外都死掉了。這是為什么呢?
在我看來,如果缺乏情感的回應,靈長類動物會有精神問題;而如果沒有情感回應,至少人類嬰兒的靈魂,或者不能形成,或者寧愿死亡。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切記心理學家哈洛殘酷的恒河猴實驗所得出的結論:情感互動勝于飲食照料。如果我們只關注后者,而疏于前者,那父母就和那個鐵絲架子沒什么兩樣。這個結論可以不斷延伸,任何關系都是如此,如果只有物質滿足,而缺乏情感互動,那這個關系的質量就沒有什么好稱道的。
所以,開頭說到的 精神分析的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西班牙則有詩歌說:死亡,即是無回應之地。
觀察你自己和身邊人,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你會看到,那些擁有豐盛飽滿的人際關系的人,他們容易呈現鮮活的生命力,有熱情,有感染力;而人際關系匱乏干癟的人,生命力也容易是匱乏干癟的,哪怕他們是天才。
所以人性就是這么矛盾,如果一個人處于損耗性關系中,創造力會受損,但如果缺乏人際關系的滋養,哪怕這個人身上有天才一般的創造力在閃耀,他仍然是不可能幸福的。
【總結】
1.金句: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也就是說,如果缺乏情感回應,人就等于處于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回應,就是光。
2.回應“三要”原則
①回應要及時
②回應要建立在深度理解對方的基礎上
③回應要高質量
3.回應“三框架結構”
【結構1:一個時間+一個畫面(描述當時的細節和心理感受)+一句承諾】
【結構2:一問一認同】
【結構3:強化 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