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common sense(常識)》
實在是被各種鋪墊所吸引,以為會是認真普及政治學常識的專業書籍, 篇幅不長,一天看下來發現,作者托馬斯·潘恩不就是作為“老美”(當時還沒有老美)怒懟無良老東家大英帝國,號召人們不要猶豫,參加革命尋求獨立的...革命宣傳小冊子,姑且這么說吧。
拋開時代背景和社會影響來說這本書,那好像是乏善可陳,但這是個明顯的錯誤。這本書在當時的宣傳作用是相當明顯的,借助波士頓傾茶事件和列克星敦戰役的社會效應,加上當時《英國人民致北美居民書》的發布使社會矛盾徹底激化,其煽動星星之火的作用自是無法忽視。
作者尖銳地支出英國上層社會對北美殖民地的態度,從大英帝國發出的“安撫書”(姑且這么稱呼)出發,一字一句地懟,邏輯談不上有多縝密,但是有英政府陽奉陰違的實際行動做支撐,說服的力度無形中提升了很多。作者的文字中毫無保留地爆發出自己的憤怒,所以也談不上有多么“理性”,但這不是科普,是革命宣傳手冊,所以真切的感情要比故作淡定地分析要有用得多——嗯,看樣子全世界的革命/造反都差不多。
作者不僅著眼當下,還出于對殖民地的長遠考慮談論到政體的問題,還是拿老東家大英開刀批判了帝制的諸多缺陷,同時點出了建立與大英帝國不同的體制,建立代表民主制的重要性。我覺得作者最具說服力的地方就在于點出了“主權”的重要性,要實現法制化、實現民主,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和軍事實力的提高,獨立是必不可少的,受制于人是什么都做不了的,特別是在大英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還對殖民地不當回事的情況下,獨立更是一切的基礎,這點后來美國的歷史印證了,很多國家(包括中國)的歷史也印證了。但如果政府控制力過于強大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不是重點就不展開論述了,希望各種“X獨”吸取歷史的教訓。
在軍事方面作者好像不是行家,所以也就沒有太多精彩的論述,比較偏向于對“愿景”和“希望”的描寫。巧合的是,作者提出了重視海軍的建設恰好成了美國一大重點工程,兩百多年一直貫徹著,這里得佩服作者獨到的眼光。
如果你想嚴肅地學點“常識”,我并不推薦這本,因為并不是那么“常識”;如果你想了解美國的歷史,那這本書我推薦您要看,這是了解美國歷史承接起源引出后續的重要部分;如果您學英式英語,那這本書也可以作為不錯的朗讀練習材料或者演講練習。大家各取所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