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重大腦
人的大腦分為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本能腦:主管本能;餓了吃東西,冷了要取暖,遇到危險就戰斗或逃跑
情緒腦:主管情緒,人的喜怒哀樂,關愛他人,渴望被愛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等
理智腦:主管認知,人類獨有的,語言、藝術、創造等
本能腦和情緒腦都是原始腦,掌管生存,雖然目光短視、追求即使滿足,但力量強大;理智腦雖然高級,但比起原始腦,力量太弱小了。
所以,人在覺醒之前,理智腦被原始腦掌控,希望趨難避易、急于求成,? ? 這是天性使然。而成長,就是克服天性的天性的過程。
具體怎么辦?
1、走出舒適區,主動迎接困難
2、自我克制,盡可能延遲滿足
3、立足長遠,成長之事,即便短期看不到效果,也要努力堅持
4、抵制誘惑,舒適與娛樂當前,用理智腦做出不同于他人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成長雖然是克服天性,但并不是取代本能腦和情緒腦,而是通過學習知識、提升認知、適用策略來驅動本能腦和情緒腦。就像公司年輕的領導,既要尊重和包容“老油條”,又要“老油條”開開心心地干活。
二、如何應對成長焦慮
1、焦慮的根源:想同時做很多事情,并且想很快看到效果
人的焦慮,也是天性使然,不要自責,不要懊惱,更不要對抗,而是接受。
2、怎么辦:接納現狀,勇于突破
(1)降低期待,你不可能同時做很多事情;要事優先,你只需要做最重要的事情即可
(2)接受自己能力普通,全方位提升能力;
(3)接受環境的局限性,在局限中行事。
這一點讓我特別有共鳴感。全職媽媽想要努力成長自己,可孩子要陪伴,家庭瑣事多,所以很多媽媽都是利用早起和晚睡的時間來發展自己。如果不能克服這一點,談何成長?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提到自己在集中營的生活,環境那般惡劣,他卻依然能堅持心中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創造了意義療法。
我還想到樊登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命運把你拋到任何一個點,你都能就地快速展開工作。”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有各種不如意,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埋怨環境,而是接受它,然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接受以上客觀因素后,剩下的就是狠狠突破自己。
三、如何在成長中更有耐心
缺乏耐心,也是人類天性。要提升耐心,可以這樣做:
1、了解這幾個認知規律,能提升耐心
(1)復利曲線:成長就是復利增長的過程,前期增長很慢,當積累到一個拐點后,就會飛速增長;
因此,在前期緩慢增長期,要保持耐心,靜等拐點來臨。
(2)在拉升區(舒適區邊緣)擴展自己的行動范圍
要想自己高效成長,就必須要在舒適區邊緣開展行動;在貿然在困難區行動,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始終在舒適區行動,讓人停滯不前。
而在舒適區邊緣,既有挑戰性,又有成就感,是最適合成長的區域。
(3)成長權重對比:學習量>思考量>行動量>改變量;
學習,從來不在于讀了多少書,上了多少課,而在于知識帶來的行動和改變。所以,對知識的應用要抱有耐心
(4)學習曲線
學習的增長從來不是勻速增長,而是階梯式的。一段時間進步很快,一段時間感覺不到進步,甚至是退步;到了一個節點后,又將進入快速上升的階段。
所以,在成長平臺期,要保持耐心
理解了以上成長過程中的認知規律,那么你就能理性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緩慢,那么在面對長期挫敗時,你就能減少焦慮和沮喪,在別人選擇放棄的時候,你就能繼續堅持
2、接受天性,與自己對話
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既然如此,當你感覺到自己缺乏耐心的時候,不要自責,不要懊惱,更不要對抗,而是接受。接受,這是人之本性。
然后對自己說:“你看,身體里的原始人跳出來了。想要原始人適應現代生活,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3、面對誘惑,延遲滿足
這時,你可以對身體里的原始人說:“該有的享受一樣都不會少,但不是現在。現在我們需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我們要去讀書/運動等”
今天早上,我醒來后,抓起手機。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受原始人的控制,但我并沒有抵制住誘惑,而是自顧自的刷起手機,我對自己說:“我只看一下消息,2分鐘就好”,但最后我還是刷了10分鐘手機再放下。
以后,面對這種情況,我就要與自己展開對話:“該有的享受一點也不會少,我們現在要起床閱讀,讀完之后,再刷半小時手機吧。”
4、給行動賦予意義
認知心理學說:你的情緒和行動,并非由客觀事件所決定,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所決定的。
當你對一件事的看法發生改變,行動自然就發生了改變。比如:我為什么要努力發展自己,因為我希望自己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權。為什么要早起,因為早起可以讓我每天多出2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
所以,當你有了讓自己未來變好的信念,自然就能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是舒適的事情。
那問題來了,怎么才能改變對事情的看法,這除了跟個人已經發生的經驗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多讀書,提升認知。當你對事情了解更清晰了,自然也能賦予更多的積極的意義。
5、讓自己樂在其中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能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你總是愿意花時間精力去投入,哪怕那件事起初讓你并不那么舒服。
我讀書,因為讀書成長了我自己。我辦讀書會,因為我不僅成長自己,還能影響他人。我做讀書博主,雖然漲粉不多,但是我真的想分享利他利己的事情。
這件事并不容易,但是攻克自己的天性之后,我感受到了成長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讓我樂在其中,所以我對它也更有耐心。
以上內容源自:《認知覺醒》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