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于生活,我習慣將它劃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學時光。那時我還是個孩子,沒有主動駕馭生命的意識,一切都在設計好的環節里相扣: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
這段時光看似束縛,卻是快樂而安全的,每一步都明確無比,每一階段都截然不同,充滿新鮮和期待,生活的晉升渠道更是簡單——只要努力就會有結果,就能考個好分數,就能去更好的地方。
那時候的我壓根沒有“自由”這個意識,更不會明白——自由,注定與生活的不確定、人性的不安全感形影相隨。
畢業之后,人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忽然之間,一切決定權都交到了你手中,由你自己掌舵。
剛畢業那半年,我活得隨波逐流,總以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還在托著自己,保護我不駛錯軌道,不沉入深淵,不在上彎路走得太遠。
其實,護欄早已撤走,所有不確定性都在向你敞開,生命從未如此自由——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都是路,天堂地獄邪惡善良,都在于你的選擇。
隨之而來的,又是一種龐大的無力感——自由,而無力。
這是每一個孑然活于異鄉的人最大痛點——世界明明是一塊那么大的蛋糕,你卻總咬不到最中間那一口,這種失落逼你不斷看清自己的軟弱和無能。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句話或許是對自由最好的注解,能一次次突破自己的無能,抵達某種短暫自由的人,就是凡俗世界的英雄。
所以,隨著對生活無限性的認識,我也有了一種可怕的感覺:如果不做點什么,就這樣塵埃落定,日復一日了。
仿佛挨了一記耳光,我的背脊發涼:原來生活本是無情之物,沒有人托著你保護你阻止你下沉,整個世界只是一個不以你意志為轉移的自發轉動之物。
在北京,每天都有數以千萬人來來往往,你不是主角,也沒那么多天注定,以“我”為中心的視角是那么幼稚。
如果還活在夢幻般的氣泡里,最后的結局一定很可悲。
工作快一年的時候,我確信了對于生活的判斷:如果不自救,就真的猶如一顆塵埃跌入巨大的汪洋,緩緩無聲地下沉,直到最底處。
2.
為了和許多人一樣,我開始了初始的折騰,在這座偌大的城市。
之所以叫“初始折騰“,因為它是盲目的,只是發自于害怕。害怕像無根的野草,害怕領著微薄的薪水直到老死,害怕成為平凡無能的一員,害怕父母老去的速度,害怕永無目的的沉淪。
像大部分年輕姑娘,我并未將注意力放到工作上,而是頻繁約會,陰暗地希望生活發生某種迅速的改變。
不是有人說過嗎,女人改變命運的兩種方式:1、跳槽 2、結婚
但即便現在,我對婚姻的認識依舊不成熟,更別提當時。那時只是如一只瑟瑟發抖的小動物,對一切溫暖和明亮都充滿了深深覬覦。
陰差陽錯的是,那些緣分無一例外都消逝了。每一段感情失敗都有它的緣由,但關鍵還在于自己——想要安穩,又不甘心犧牲自我。
至今我都很感謝這些短暫際遇的結束,它讓我迅速看清自己,蛻去軟殼。
害怕,其實是每一個初入生活的人都有的狀態,只要熬過,就能遇見一片新的境遇。
寄希望于一個強者,一個男人,一種不用親自負責的生活,這并不是出路,只是另一種倫常——從漂泊的倫常,進入迷惘的家庭倫常。女人若只是把婚姻當作逃避命運的解藥,便容易落入另一重枷鎖,更無后路的枷鎖,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
后來,工作一年半,我的折騰從約會變成了規律化的寫字。就像遇到一個真正match自己的人,它結束了我所有的不安和亂撞,日子步入一種有力的穩定。
馮唐有一本書叫《在宇宙間不被風吹散》。人需要一種自發之力,源于內心的熱愛去做些什么,才能止住虛無的痛苦。那不是外界強加給你的“規劃”,也不是士兵一般的傻勁,而是你自己的志趣。
當這個東西肇始于你自身,你充分明了它的必要性,才會心甘情愿去自律,去折騰,去設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這是真正的內驅力。
內驅力,它是自由的真正名字。
3.
如今,我比以前更相信“自由”的存在,它不是完美的,也正如此才是可觸達的。
自由不是一片毫無后顧之憂的處女地,相反,自由寄生于最瑣碎潮濕的縫隙里,日日夜夜重復的縫隙里。
是的,日日夜夜的重復。
人生第二個階段——由你自己掌舵的階段,和學生時代最大不同便是:生活不再朝著一個明確的方向線性晉升,而是進入了一種隱秘的重復。
日子看起來擁有無限可能,本質卻是不斷相似的重復。工作的重復,薪水的重復,人際的重復,蝸居環境的重復,看不到盡頭。
人只有稍微有一些經驗便會發現:
換一份工作,經歷的流程基本是重復的;認識一個新人,喜愛與厭倦的過程是重復的;換一座城市居住,面臨的問題大體是重復的;換一個領域,從淺入深的必經之路是重復的……
事情會好轉,但不是你換份工作、換個男人、換座城市就能立刻改變。生活是螺旋,在一次次重復中,只有我們比上一次走得更深,更精,更到位,日子才慢慢好轉。
人是能記憶和反思的,所以我們能覺知到這種重復,也才能意識到原來成功的本質是耐心、持恒和無窮無盡的精益求精。
無論我們路子多么廣,跳來跳去,換來換去,終歸要選擇一個方向扎下去。那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碰到的問題,遇見的人際,多方關系和原理,都是重復和相通的。
時常有種熟悉感:當下經歷的,似乎過去都經歷過,但我已不再是那時的我,更有耐心,更加穩重,不再急于求成。因為一旦看到這種重復性,就會死死咬住當下的目的:每一次重復都不能浪費,必須要更縱深,更精進,更進一步。
因為只有更進一步,人才能遇見下一個未知,當未知成為已知,就又化為重復的一部分,然后是再進一步的精進,如此往復,不斷接近人生的極限。
若不在重復中一次次超越,便會落入巨大相似性的輪回。
而自由,是雖然看到了重復的枷鎖,卻仍然能自驅著不斷往下,往下,往下,扎入另一重重新境。
顏鹵煮:89年白羊B型妞,畢業于北師大文藝學,短篇專欄作者,喜愛挖掘日常瑣碎里深埋的小星光,愿它照亮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