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到老弟的一條短信,“姐!這段時間忙!啥時候回來!我回家看看姥爺”。
收到短信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表弟小我三歲,卻比我更早進入社會。我還在大學里準備考研,喜歡和爸媽撒嬌,而表弟已經開始了工作。端過盤子、做過雜工、酒吧健身房兩邊跑……或許還有其他的。剛剛成年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也沒有學歷傍身,同時并不想去職業學校學習過著板板正正的生活。那么,你想在這個社會生存,就要經歷更多的磨礪、吃更多的苦。
看表弟發朋友圈說三天瘦了快十斤,一問才知道得了急性腸胃炎。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過度的勞累和壓力,都給他的身體造成了損傷,也在他的臉上添了幾絲滄桑的味道。自然,他還年輕,這是他最棒的資本。
一個人過得怎么樣,這真是一個如人飲水的問題。按照很多長輩的想法,像我這樣規矩的讀大學、考研、找個穩定工作,自然比表弟每天到處奔波、工作不穩定要過得好。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不要這樣似乎合理的規矩了,就讓現在的我和現在的老弟一起開始社會生活,我得承認,我在很長時間里都要靠著爸媽的救濟才能生存。而表弟,忙碌奔波,是辛苦些,但也充實有回報。這樣對比看,真的沒有辦法說誰生活得更好,無論短期看,還是長遠看。當然,未來的事,誰知道呢?
這世上遠不止這樣兩種生活方式,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人生追求。其實,我的家人生活方式就各不相同。爺爺喜歡書法畫畫拉二胡,別以為他是個優雅的老頭兒,他嘴巴厲害的很,最喜歡一針見血抓你痛腳。老爸不像爺爺奶奶任何一個人的性情,他內斂溫厚,喜歡圍棋象棋看書,最在意的是他那怎么都遮不住大腦門的幾縷頭發,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你老爸這叫大智若愚”。媽咪的性格活潑,絕不吃虧,最讓我佩服的是無論換怎樣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伙伴,媽咪都可以很快適應并每天活得很充實很快樂。姥姥是一個溫柔,或者說有很多小輩喜歡的老人,盡管生活諸多不順但對待我們這些小輩絕對好得沒話說,而且做菜特別好吃。
這樣想來,真是神奇,大家性格都不一樣,卻一起相處得那么好,哈哈,也不能說那么好,畢竟每周日媽咪去姥姥家總會因為這塊舊布留不留、這個紙盒子扔不扔母女兩個人發生“摩擦”。
“姐!這段時間忙!啥時候回來!我回家看看姥爺”
“(?≧?≦)我6月底才能回家!(*ˉ︶ˉ*)這樣算一下我回家還有小20天呢,你想去看姥爺可以先自己行動啊good boy!或者你先好好忙自己的事啦(*?ω?)等我回去一起聚都ok啊!”
回完老弟的短信,我心情忽然飛揚起來,真巧,我們是一家人,這樣不同的我們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