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確實,五四青年節要到了,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投票吧。五四青年節的設立是為了繼承和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沒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所以我把這段話說的義正言辭。
是的,跟你想的一樣,我也是因為疑惑五四青年節為什么需要評優評先,才去找了度娘。可惜,其實人家根本懶得理我,因為沒有任何規定要求說必須要評優。可能你會說,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果非要給它加一個理由,我希望是從起初的優秀共青團員評選開始,至少,你也愿意去接受和理解。
大學以前的學生時代,共青團員評優發展到各種學生干部投票、學生會評優、文明禮儀學生評選等等,都會采取投票選舉的形式。可那時候,流行的是畫“正”字,一橫一豎都彰顯了公平公正。“正”字更是“執行公正”、“正心正義”的心理想象,是目標也是希冀。
而現在的我想要說這樣一番話,可能真的跟性格和生活態度有關,只是因為我這個人想說,其他人可能真的沒把這事兒放心上。壓根就沒把它當回事兒。或許你又想說,我總是想太多,只不過每次對這樣的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思考沒有錯,說廢話也是我個人的態度,而且,很感謝你的關心。
上大學后,我每天都想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是為了能在你的世界里有些許存在感,也不是刻意地去打擾你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大學都過了一半了,該看透的你也都看到了。大一上學期,覺得大二的學長學姐還會更新空間動態或朋友圈,我也能從側面感受到那一種生活。只不過,到了大二下學期,這種現象消失了,我一度以為是他們太忙太辛苦,以至于對分享心情這種事淡漠了,可真的等我到了這個階段,仔細想想,其實不然。或許真的只是生活態度不同罷了。
在這里,還是先說句抱歉,如果你覺得我每天的空間動態和朋友圈分享打擾到了你的生活。我用了“你”而不是“您”,因為在我的世界里,“你”們都是我的朋友,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可能真的是時代發展的太快,怪我過分笨拙,跟不上步伐。他們偶爾的動態分享,也變成了“幫忙投一票好不好”,我一般都會說好,或者二話不說的投上一票。畢竟你存在我的朋友圈里,我們還是朋友。
02
可能這一次的這番話過于冗長,可我還是想繼續說下去。
我性格比較傻,生不起來氣,覺得身邊的一切都帶著美好的光環。我用真誠去過詩意的生活。所以,投票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還不能緩過勁兒。插一句吧,不管這事兒的結果如何,我都很感激你們的幫忙。只不過問我后不后悔這一次的拉票,我真的答不上來。
只是想說,對不起,一次微信投票,讓我遺失了你們對我的愛。如果沒有這一次,我也不能備受感動,也聽不到大家跟我說的那句“朋友圈被你刷屏了”,也看不到會有那么多愛我的人,用這樣一次契機讓我感受到愛。可是,就這一次,我就耗盡了你們對我的愛,朋友圈拉票卻變成了人脈的拼殺。
我知道你們不想聽我說對不起,因為你們是真的把我當朋友,打心底里有那份愛。
今年二月底到三月半的這段時間,大四的學長學姐們都在求職面試。“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拉票”成了某些企業單位面試官今年面試的熱門問題,就連選調生面試也用了這個題目。你或許真的想不到,這已經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而對于這個問題,網絡上竟然還流傳出了“標答”,全都要“按套路”回答,至于怎么回答,對不起,我拒絕回答。
可為什么又僅僅是微信投票才能進行的如火如荼,而微博、QQ就達不到效果呢,我個人覺得目前是這樣一個情況。我可能又要宣揚社會正能量了,“因為時代發展很迅速,我們要順應潮流”,是不是說的很在理兒。微信用戶越來越多,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多,利用微信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利用微信公眾號來投票也越來越方便,你別說話,你無法反駁。
你別說你不用微信,可你卻能幫別人在微信上投一票,這就有點意思了,所以,微信的功能你多多少少也還會了解。微信自帶一個“微信群發助手”插件,就是那個每到逢年過節群發祝福微信的那個隱藏極深的小功能。我寧愿相信群發祝福微信是微信團隊設計這功能的初衷,而不是后來的“微信清人助手”。
比如這種,“我今天清了一次,你也清清吧……”。尷尬了,真不好意思,每個給我發這樣消息的人都被我刪了……原因很簡單,本來我們就是點贊之交,你非得強迫跟我發生關系,我肯定很不爽。那時候傳的那句話很中聽,“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呢”,你既然這么擔心,那我就把它變成現實,不用您清,我自己走。
后來,“微信群發助手”又變成了“微信求贊助手”,大家幫忙點了贊,這張演唱會的票就免費到手了。對了,別把朋友的好當做免費的施舍,將心比心,大家都是因為愛你才贊你。但是后來微信團隊發現這種生態并不好,立刻封殺了一波轉發集贊的平臺。
再后來,“微信群發助手”變成了現在的“微信投票助手”,但是這次微信團隊并沒有對那些投票微進行封殺,而是微信公眾平臺還特此搞了個“投票管理”功能,你肯定了解,可以設置關注才可投票,畢竟微信公眾號粉絲還得靠大家一起努力。這一次,“微信投票”的時代發展成了光速,我還接受不了,可能是心臟不太好。
然后我們的朋友圈變成了投票圈,我們的微信群,變成了投票群……
03
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個故事真的很勵志。
突然,有一天你叫不上姓名的小學同學參加了一個微信平臺投票,先是朋友圈轉幾發,再后來就是“微信群發助手”的狂轟亂炸。當然這時候你可以選擇沉默,就當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機智如我。對了,心機boy不能用在這理解。畢竟連別人名字都記不得了,尷尬也就那一兩秒。
但是,某一天,你的女朋友參加了某平臺的自拍大賽,以同樣的方式,再一次刷新了你的三觀。她說你幫我轉一下到朋友圈吧,算了,還是叫“票圈”吧,你的好友多,順便群發一下給你的好友吧,愛你么么噠。
然后你的一些好友,有的關注了那個平臺,投完票就取關了。還有一些好友,投完票也懶得取關。后來你的女朋友得了冠軍,當然不是因為她的自拍角度多么好,更不是她比別人多么漂亮,而是你的微信好友真多,你的人脈真廣,而且他們是真把你當朋友。
你的女朋友第一次嘗到了甜頭,得到了一個拍立得。后來她參加了無數個微信平臺投票,你迫不得已一次次的群發……
后來的后來,你發現你發朋友圈沒人點贊了,那個叫不上名字的小學同學也把你刪了……
對我來說,有了這一次的體驗,我覺得就夠了,我不想成為別人眼里那個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人。所以任何微信投票的最后,不是參與者勝利了,都只是舉辦方勝利了。而你卻動用了你全部的人脈,其實這不是一個等價值的“商品”交換,真的不值得。這跟課堂上學的“不等價交易”不一樣,“不等價交易”只能用在“商務談判”上。真的,別把人情看太輕。而且這類活動的舉辦者從來不關心參與作品是否真正的質量上乘,他們只在乎參與者能給微信公眾平臺帶來多少關注量,亦或是,能給那些微信推文增加多少閱讀量。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有些平臺的投票玩法還比較公平的。但是一切以參與者拉票進行的投票評比都是耍流氓,沒有內容,你憑什么耍流氓。
我也是某微信后臺運營者,也知道微信投票這種方式對公眾號獲取粉絲數來說,有多么的方便。在公眾號創建初期,曾經也如火如茶的舉辦過以”粉絲福利”為噱頭的各種投票活動,對于這種小眾的微信公眾號來說,那種第二天平臺新增粉絲1000+的感覺實在是倍爽,其實作為舉辦者也只是贏得了短暫的勝利。
慢慢地,你會發現雖然你平臺漲了幾千粉絲,但你群發的圖文閱讀量卻在減少,因為那些投票粉終究不會成為你的核心用戶。當然你也可以大聲說,“哥們兒我微信平臺粉絲有幾十萬”,但你卻不敢說你的圖文閱讀量有多少。
04
更別提發生在身邊的投票。聽到學校某個微信平臺進行投票后,一天下來后臺統計粉絲增長量為8000+,況且還是一連投幾天。記得去年我也跟老師提起過,發起一次投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粉絲增長肯定很快,可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師說的話,“沒有質量的粉絲我們也不需要,粉絲的質量更能體現我們的水平,我們不怕什么,實力到了什么都有了”,這段話很普通卻也飽含感情。
況且說這段話的人,還是我們都愛的老師。這何嘗不是一種教導。半年過去了,所有的事實也足以表現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專業性,內容充實性。我知道,對于我們學市場的學生來說,微信投票這種事見怪不怪,就是一種普通的營銷手段而已。保證顧客忠誠度才是我們營銷的最終目的,你毋庸置疑。
說到底,那種“投票類”營銷活動大多還是運營方為了增加粉絲,自我宣傳的一種手段罷了。不管你是一等獎、二等獎,還是優秀獎,不管你拿到的是洗衣液、衛生紙、代金券、還是電視機,最終贏得都是活動舉辦者。我們都只是一顆棋,畢竟眾生平等。
政治科學教授杰.克羅斯尼克說過:“心理學發展了50年才讓我們知道了人的大腦有左右之分,而事實上,我們的決定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的。”所以,當人們打開投票鏈接時,把票投給其他人的幾率也是存在的。拉票的價值又減少了一半,消耗的人情也白丟了一半。
誠然,投票是一種衡量方式,但朋友圈投票已經失去了投票的本真,與其花精力去瘋狂地拉票,不如和朋友一起讀本好書,坐下來面對面地慢慢交流,也可以斗地主畫“正”字。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其實我最感慨的還是那句話,一次微信拉票,竟讓我遺失了你們對我的愛。還好你們沒有放棄我,真的,謝謝。
志成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