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自己上一次滿心歡喜地學習是什么時候?”
“l(fā)ong long ago……”
參加輸出力學院#成為輸出者#的學習,并不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好久沒有滿心歡喜的學習了,而是,這一兩年的自我學習,還停留在表層,沒有成功成為有效的輸出者。最終被拖延癥怪獸、情緒怪獸、時間黑洞給吞噬了。終于,我也變成了讀了好多書,也沒能把日子過明白的那一部分焦慮的人啦~
為什么是滿心歡喜地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
有太多的證據,可以證明我在學習,比如利用碎片化時間看看公眾號的各種推文,報個網課、看幾本書……這些都是我自發(fā)主動去接觸的,算主動學習嗎?我覺得可以算是。
慢慢的我發(fā)現,這些所謂的主動學習,沒能給我?guī)硎裁床灰粯拥霓D變,反而讓我愈發(fā)焦慮。我的天哪,除了流行感冒,我還患有現在最流行的“知識焦慮”癥啊~~
得病了得治啊!我開始暗示自己放慢【被灌輸】的速度,遠離快餐式的推文,必要的時候把手機藏起來也是個好辦法。另一方面和阿秋說的一樣,在這條路上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榜樣,辯證的看待聽話照做,更重要是分析背后做事的邏輯。
然后我就開始尋找,身邊能夠涉獵到的一切范圍里的榜樣,當我發(fā)現榜樣不止一個的時候,我莫名地充滿了幸福感。嗯~ o(* ̄▽ ̄*)o~ 滿心歡喜的感覺來了
主動學習很多時候是被動的,滿心歡喜地學習才是有內核的行動力啊~這是近期最大的收獲,也終于能夠體會,那些在迪斯尼樂園玩耍的孩子,跌倒了不哭不鬧的原因。因為要趕緊爬起來,沖向下一個游樂設施呀,哪還顧得上哭鬧。
“問自己上一次滿心歡喜地學習是什么時候?”
“此刻!”
說說昨晚阿秋的分享吧,這才是正兒八經要干的事。
用阿秋的話來說,第一次課我們脫胎,第二次課我們換骨,說的很有趣。簡單說來就是先打開自己的固化思維,然后開始行動,各個擊破拿下一個又一個山頭。
分享的內容并不復雜,對我來說還算輕松,我感嘆的是她的堅持和行動,她的滿心歡喜。在忙碌中幸福著~把一天活成了48小時,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哪怕一天中的一小時我滿心歡喜,就足夠了!這社會給了我們很多標簽,我們也給自己背了很多包袱,是時候清零,重新找回自己,重新上路啦。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充斥許多必須要做的事情,腦子里也常常蹦出一些奇奇怪怪天馬行空的小想法。往往這時候就開始任憑腦袋胡思亂想,手上必須做的事就停止了……啊!又只能今日推明日,明日何其多了。
那怎么辦呢?試試三段式清理:
1、叫停情緒——事情無法順利的執(zhí)行下去,很多時候是因為情緒怪獸來搗蛋啦。這時候我們必須揪出這個吃時間的小壞蛋,叫停!叫停!叫停!?
設立暗號,可以是站起來喝杯水,也可以深呼吸調整,或者默念零極限的四句話:我愛你,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讓情緒怪獸乖乖回家。
2、梳理現狀——讓被情緒怪獸撩起的心,平靜下來。把手頭一件件事列下來,逐個突破。
3、鎖定成就——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就是要完成!必須攻下這個山頭啊~一口氣搞定這件事。
我的反思:情緒來的時候,我常常是停止手頭事,由著情緒怪獸的侵略,最后淪陷了,可想而知這一天也結束了,我啥也沒做......下次當情緒怪獸再來時,叫停!叫停 !叫停!深呼吸調整,把當天要處理的事,一件件列下來,然后可以用吃青蛙啊番茄鐘啊等方法一個個搞定,當然別忘了,最后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 嗯!準備這樣實踐起來,相信自己的大腦,讓它隨性起來~
我們很在意自己的感受,比如情緒的感受,身體的感受,是不是忽略了大腦的感受呢?那些快速、速成塞滿了大腦,快要停止運轉了!除了清理外在的標簽和包袱外,我們的大腦也該好好的清零了。以前總是嘲笑無腦的人,現在想想能讓腦袋放空才是一種本事啊。
總是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折磨大腦,比如糾結晚上吃什么,買哪件衣服,是不是要停止行動來立即滿足內心的小誘惑…… 這樣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最終消耗了意志力,選擇了最差的。這樣的事都發(fā)生過在你我的生活中,不偶然不特定,很普遍。
那這又該怎么辦呢?下次用1分鐘、5分鐘讓大腦自己做決策吧!(我們的大腦這么聰明嗎?當然~ 請先清零它,否則塞滿雜亂信息的大腦會死機的)
另外還有個有趣的說法,很值得關注:減少轉化成本
很少去關注到自己精力的轉化,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利益的轉化,對吧。當我們被打斷、或中止某件事,回過頭再拾起來繼續(xù)操作,就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轉化,比如要思考前面我寫到哪里了,你剛才和我說了什么?等等。意志力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自己內耗掉了,這時候無論詩和遠方有多美,都已經無力去追逐了。還談什么行動?只想好好洗洗睡了。
生活中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確定性的問題我們用三段式清理,不確定性問題怎么辦呢?
運用環(huán)境能量——新get到的詞,感謝阿秋~
在我的理解來說就是當你怎么也想不出來的時候,比如不知道今天要寫什么主題,今天要做什么的時候。停下筆、站起來、走出去、去和外界互動。阿秋每天都要更新公眾號,她決定謝謝有意思的人,通過走出去和外界互動,運用外界環(huán)境的能量帶給她靈感。這對于我來說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的受用。太多太多的人只愿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仿佛外面的世界都與他無關,其實不然,外在的改變會逐漸影響到你。
說完了【不得不】,來聊聊【有點想】。
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是最糾結的事,那不妨提前設定。老掛在嘴邊說要找回自己,改變自己。時間和生活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反而把它的選擇權給交付出去了。只有提前設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在保持平衡中找回時間,拿回屬于自己的選擇權,別再被操控了。
無論是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情緒管理……都在呈現這么個事實:用一分鐘做兩分鐘的事、出兩分鐘的活,我們追求的不是一天能活出48小時72小時,而是讓每一分鐘都發(fā)揮它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思考)造(行動)。
“問自己上一次自我復盤是什么時候?”
“what? 復盤是個什么玩意?……”
吾日三省吾身,讓自己的思考也有屬于它的專屬時間點。
早/晚 15-30分鐘—— 聚焦思考。未來是否可期,初心是否猶在
讓自己慢下來,回顧一天發(fā)生的事,給自己寫個日記(復盤),留一些問題,帶到夢里~夢會替你找到答案,這也不失為一種偷時間的方法呀~
日常其他時間——聚焦行動,GO!滿心歡喜行動起來!
又找回了滿心歡喜的感覺,這心動的感覺真好~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