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對于回復的每一條微信都小心謹慎。
刪了又改,改了又刪,本是滔滔不絕的一通抱怨,言不由衷的只得一句“好的”無奈收尾,一肚子苦衷咽在饑腸轆轆的胃里。如此場景,可否時時在你的身上上演?
1、辭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中秋節單位放假三天,為了買到能回家的坐票改簽了兩回,終于心安。臨回家前一天一下班,照舊去同在出租房里安冉打工的豆漿店里接她一起吃飯回家。可笑的是,一個五點半下班的我卻總能加班著迎著九點下班的她,一進店,她便照舊擺擺手示意我去窗戶邊距離監控遠一點的地方坐好,店里有個把監控視頻當韓劇看的經理實數惹不起。背后邊聽著她在收銀,邊四下撒么著這條美食街什么食物塞到胃里合適。
一會安冉便趁著店里不忙的時候挨著我坐在餐桌上,問我知否需要杯店里的熱豆漿。“涼的吧”。邊回答著,就又開始思考著“吃還是不吃”這個愛恨就在一瞬間的問題。安冉已經習慣了我每晚這樣的糾結,因為她知道如果勸我吃飯后我定會“翻臉不認人”的埋怨她為啥不勸勸我。所以,她開始學乖了默默回到收銀臺為我打豆漿的小票。
還差一刻鐘下班,我托著腮咬著吸管等著九點整的安冉下班后聽她一路上講店里的“煙火”:例如沒素質的大爺大媽年齡的同事們背后互咬耳朵、有家室的男女同事互相曖昧等等。這時門被推開后進來一個西裝革履的覓食者,“不知道吃什么,還是老樣子吧,一份黑椒豬排飯打包帶走”,低著頭便嗅到了這份自來熟的語氣,他不像點完餐就坐的客人一樣,而是直直的站在收銀臺旁像一位老朋友一樣與安冉攀談著與自己工作相關的話題,話語中多得是驕傲著侃侃而談。而從安冉游離的眼神里幾秒鐘我便確認了這個無比尷尬的聊天讓她也一時不知所措。
吸管開始發出呼嚕嚕的響聲,豆漿開始見底了。然而攀談卻并沒有結束,男生已從教育工作聊到了身材管理,為了讓安冉看的更清晰自己的身材不自覺的往后退了兩步饒了個半圈生怕收銀臺擋住了自己的“黃金比例”。安冉內向的性格使得她不斷微笑著附和,抬頭表示充分的禮貌。“你的課程我們都能聽懂嗎”安冉隨口問了一嘴想打破這份尷尬,電梯口的服務員便提著打包好的黑椒豬排飯將飯送到了男生手中,被飯走了神的男生“謝謝”著扭頭打著電話走了,誰知兩分鐘后男生扭頭回了神再次推門走向安冉,“加個微信吧,我的朋友圈有課程你看看聽得懂嗎”。如此撩妹,旁觀者清的我壞笑著看向安冉,她卻趁著男生走后向我擺手“去!”
交班的同事終于來了,肥頭大耳的晃晃的走過前臺換工作服,一臉冷漠的對著安冉“經理說,讓你明天上七點的班”“為什么呢”安冉疑惑著不太樂意的“聽旨”。“因為剛才經理看見你跟顧客聊天了”胖子指了指監控的位置,
剛畢業的安冉哪受過這種委屈,顧客的主動交談卻碰上了如此野蠻不講理的經理,早就被這群煙火擾的一團亂的安冉,終于骨氣勇氣向經理請了辭。一段微信考慮了一路子終于發了過去:語氣中包含著禮貌,禮貌中又得帶著合理,合理中又得動人。逐字逐句的推敲后。在我的“慫恿”下一鼓作氣的發送成功。
舒著一口氣想著這人情世故,咽著一口氣全靠那扣押的一月工資提神壯腦,本是主動權在自己手中的事,提個辭職也會膽戰心驚,硬是給離開找個借口,言不由衷的微信一發,只能心疼的抱著自己。
2、多面手的辣媽陷入微信群聊也會手足無措
“手機一天的電量,大部分都獻給了微信:家長群、工作群、閨蜜群……有時候聊天一多,便會緊著最要緊的回,老公的微信從來沒有及時回復過”。
單位新來了一位辣媽,32歲,已是兩位孩子的母親。生娃前二人世界逍遙自在,生娃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苦日子已剛剛開始……
安娜的手機在不開會時總是打開著響鈴模式,微信消息一條條的“叮叮”作響。她怕自己錯過大女兒家長群里的消息,高興了還會拿出手機向我們炫耀老師們拍學生們學習時的狀態,因為女兒在第一排,她也總是放到最大的指著背影說:“看,學的多認真”。隨手便回了條“老師辛苦了”扔到群里,表示禮貌。
因為公司的年輕人多,寶媽的經歷大多不會引起共鳴,自言自語后便會安靜的工作。
而工作群的消息也從未在她的手機消停過,或許是久違職場的緣故,她最近提交的方案被拒絕的次數確實打擊了自己的信心。
“安娜,這份提案需要按照上午開會的要求修改,今晚最好就給我哈”
“可是我晚上還有其他的事情,能不能明天交呢?”微信很快就打出了一串,隨即就被安娜刪除了。速度改為“收到,保證完成”后,長舒一口氣,安靜的打開了文件……
一句短短的“收到”,意味著今晚沒辦法準時下班接娃,意味著無法去父母家把從藥店買的降壓藥給他們送過去,意味著要周旋老公讓他替自己給孩子做頓晚飯,意味著自己又要伴著路燈“披星戴月”的加班……
終于將電腦關了機,打電話給老公接自己下班,安娜抬了頭看到已是晚上九點鐘,萬一孩子還沒睡著見到自己回了家又得大哭一陣,想到這,不如把明天的工作計劃寫出來,到家已是深夜。
叮咚,微信的響聲在寂靜的臥房里里嚇了自己一跳。
“周末跟我去出趟差吧”老板在工作群里艾特了安娜,此刻已是周五的晚上十一點點,娃在臂彎里已經熟睡。
“收到,一定配合(笑臉)”。
得,周末去動物園的計劃又泡湯了。
高中時學電影,只知道賈樟柯的《小武》、韓杰的《hello樹先生》等類似影片訴說著“小人物的無奈”的獨立形態,多愁善感亦神異鬼的是做戲。如今而看,大家都是“小人物”,各有各的無奈,各有各“借酒消愁”的方式方法。
和《幻樂之城》中周一圍飾演的“面具人”一樣,更多的人選擇言不由衷的做事,千篇一律的做人,痛苦著和那個小時候的自己見面,將那些刪了又改的真心話留給了自己和最親近的人,假裝一點也不累而已。
-End-
一個靠靈感為生的怪力少女
個人微博:四面楚歌先生
個人微信:qq9658521
本期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