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分享樺澤紫苑《過目不忘的讀書法》中的第二章,也是最最精華的一章節——《精神科醫生過目不忘讀書法的三項基本原則》。
對于我這樣剛剛開始讀書的小白來說,最苦惱的事情是,和別人推薦書說不出到底好在哪里,看完一本書后記不得書中內容,寫感想時候記不得書中例子。眼瞅著也看完幾本書了,卻寫不出書評,這可如何是好。一定是方法不對!
經網友推薦了樺澤這本書后,讓我無限驚喜,各種煩惱的問題都找到了答案,自己的讀書速度也提高了,記憶也深了。今天推薦給大家。
原則一:三次讀書法
在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是會強調我們要復習復習再復習。可是復習方法千千種,哪種最符合人類的大腦記憶呢。
精神科醫生樺澤指出,讀書過后,在第一、三、七天進行復習,將最初輸入大腦中的知識在一周內輸出三次,基本上就可以留在記憶中了。
具體作者是這樣做的: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用筆在重要內容下劃線;給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向別人推薦你讀過的書;將讀書時的感受、發現和名言寫到社交網站和別人分享;在Facebook和郵件雜志中寫書評或摘要。
如果你是一位讀書愛好者,這樣的方法絕對適用。如果是一位學生,可以自我修改原則來適用于你,爭取成為一位學霸。
此外,選擇書本時候,一定選自己興趣所向的,或者最最期望看到的那一本。因為有強烈情感參與的讀書會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興奮有成就感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物質;出現從未經歷的舒適感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內啡呔。此外,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后葉催產素等腦內物質都可以提升記憶。你要極大地調動這些物質來為你的讀書助一臂之力。
(二)碎片時間讀書法
我每天帶孩子,留給自己的時間幾乎為零,可是自己精神世界還不能空虛,這樣的一對矛盾該如何調節。
讀了這本書,讓我細細觀察自己的一天,倒也整出好幾塊碎片時間,加在一起2小時左右。而樺澤認為,一個常讀書的人,2小時足以讀完一本書,讓我特別驚喜。
有些人會問,什么是碎片時間,我哪有碎片時間,每天各種忙。其實不然,乘車上下班的時間,下班后無所事事逛街、追劇的時間,甚至發呆的時間。當然,這些時間你還會有別的瑣事去處理,這就有了一個優先順序的安排。為了讀書,你要把讀書安排到所有事情的第一位,別的推后解決,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讀書多的人都是善于做時間管理的人!
拿我自己來說,孩子睡著后,我會一會兒刷手機,一會兒做家務,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看看時間,也該休息了,哪有時間看書呀。所以會因為沒有自我提升的時間而苦惱,甚至抱怨家人抱怨生活。現在好了,讀書第一,別的事情在爾后的半小時以內處理完,完成不了求助家人幫忙,不但覺得生活緊湊有章可循,而且人也變得簡單快樂了。
(三)深讀讀書法
深讀是什么?是讀一本書,能夠理解其中的內容,學到了知識和心得,并達到了能夠進行討論的水平。不是逐字逐句讀完就了事,也不是走馬觀花幾個小時速讀完。做到這樣的深讀后,再提高讀書的速度、讀書的數量。
我自己看一本書,會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完,看到有感悟的地方就會去寫點文字,這樣一章節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一本書基本都是馬拉松式的讀法。讀完也不知道整體寫作意圖和大體框架,只記得有感悟變成文字的作者思想。更談不上和別人討論。覺得很失敗。
現在,基本都是遵照作者的方法,將有感悟的地方畫出來,或者在書中寫下冒出的靈感而不打斷正在分泌出來的大腦多巴胺物質。然后再畫一個思維導圖,基本已經了然于胸了,再進行一三七天的復習,并在復習的時候寫感想書評之類的,閉上眼睛,可以很清楚地記得書中內容,想引用時基本能想出那個知識的框架來。不得不說是一個創舉。改變一個方法,確實能可以提高一大截。
希望正在摸索讀書方法的你,也能有所收獲。當然,靠我寫出來碎片化的知識遠遠達不到系統的學習,只有拿書細細品讀,才會有豐富感悟。
此書推薦于你,共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