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這張思維導圖
作者日本精神科醫生、作家樺澤紫苑,每個月讀20到30本書,每年大概出書三本,每天發行2500字左右的電子郵件雜志,在YouTube上更新3分鐘左右的視頻,在Facebook上每天發表文章,其驚人的閱讀輸入及輸出量吸引我翻開本書,受其啟發,寫下此讀書筆記。
本書共八章,從思維導圖可以一窺本書全貌,假如你迫切想學過目不忘的秘籍,也可以跳過第一章,直接讀感興趣的部分。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值得細讀,因而我有必要從第一章起一一介紹。
讀書的8種收獲
雖然網絡能提供大量信息,唯有讀書才能獲得知識的結晶,網絡閱讀只能獲取碎片化知識。讀書獲取系統知識,提高多種工作能力,增強職場竟爭力,更高效的完成工作,遠離低品質的勤奮,贏得更多閑暇時間,而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讀書能舒緩壓力,使大腦靈活,讀到好書令人心生愉悅,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幸讀到一本“命運之書”,也許就此改變人生軌跡。
“過目不忘”讀書法的三項基本原則
1.留在記憶中的讀書法
一周輸出3次來強化記憶,又稱三次讀書法,在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以輸出來復習,從而形成長時記憶,成為過目之后十年不忘的記憶,輸出的方法,下面會講到。
2.碎片時間讀書法
讀書方法就是時間管理方法,書中舉例日本人每日上下班在地鐵花費1到2小時,利用好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大大增加閱讀量,我國一線城市情況相當,人們大都低頭玩手機,浪費了太多的閱讀機會。小城的人們不必把時間花費在路上,如果能利用好一天里的碎片化時間,一年就可以多讀很多書了。
3.深讀讀書法
筆者也曾經試過速讀法,對于一目十行者頂禮膜拜,但終究不得要領,然而讀書重質不應一味追求速度,應深讀,使其中內容變成自身的血和肉,達到能進行討論的水平。
“過目不忘”讀書法的兩個關鍵詞
本章節為上一章的延伸,兩個關鍵詞是“輸出”與“碎片時間”。輸出讀書法介紹了五種方法,分別是深化記憶-熒光筆讀書法、多角度勸人-電視購物讀書法、與別人分享讀書啟發-社交讀書法、提高水平后嘗試新的挑戰-寫書評讀書法、榨干書中的知識-西柚雞尾酒讀書法。讀書前首先確立必須以輸出為目的,通過向別人介紹,寫感想、書評等形式,提高了對于知識的汲取,另外建議次日寫書評,更為客觀,也更有利于記憶。
碎片時間記憶強化讀書法介紹了四種方法,分別是時間限制會提高記憶能力-奧特曼讀書法、高效利用干勁-五分鐘-五分鐘讀書法、最大限度發揮十五分鐘的效用-15-45-90法則讀書法、利用睡眠的力量烙在大腦中-熟睡讀書法。筆者曾經聽了行動派的一期節目,了解到沉浸工作法,也就是15分鐘讀書,15分鐘是人集中注意力的極限,如果每天用好若干個15分鐘,一周,一月,一年累計下來,數目可觀,關鍵是這種方法,不感覺累,這樣每天能夠更高效的利用時間。
“過目不忘”讀書法之實踐篇
確定目的地-瀏覽讀書法
思維導圖具有類似作用,它使得我們頭腦中有了系統的框架,會產生竭力要往筐子里加內容的欲望。
先讀感興趣的部分-跳讀法
不妨先讀感興趣的部分,有著一睹為快的愉悅感。
選擇稍有難度的內容-挑戰讀書法
挑戰難度的部分,腦內分泌多巴胺,使學習效果最大化。
幸福感能提高記憶力-興奮讀書法
興奮狀態下的讀書可以記憶30年以上,那些留在腦海里的書一定是與幸福的記憶聯系在一起吧!
在興奮的時候讀完令人興奮的書-趁熱打鐵讀書法
覺得有興趣就一氣讀完,年輕時讀金庸、古龍還有瓊瑤阿姨的書,真是欲罷不能。(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
向作者當面請教-百聞不如一見讀書法,如果能夠有機會見心怡的作家本人一面,一定有更大的收獲吧,現在經常有簽名售書,這種機會也不少,對于我來說,我最想見的人是遲子建。
作家繼續教給我們選書方法,并且簡述不失敗的四個標準,包括挖溫泉讀書法擴展優勢與克服短板、營養均衡閱讀法、分散投資閱讀法。
電子書終極讀書法
作家主要介紹了Kindle的使用,身邊選擇這款閱讀器的人越來越多,為讀書投資的人必是真正的愛書人,筆者目前還是偏愛紙質書,閱讀這本書之后,也找了電子書的一些介紹來看,對于電子書漸漸有了興趣,不久的將來也許會選擇一款電子閱讀器。
最后兩章作家還告訴我們如何買書,推薦了31本有關大腦與健康及心理學和心靈治療風方面的書。
以上是我關于這本書的讀后筆記,記錄得較為粗糙,條目列舉的較多,自己的感想偏少,通過這樣的梳理也的確加深了記憶,也希望你耐心看完這篇筆記后給我留言,分享你的讀書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