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到《離開前請叫醒我》,盧思浩的文字像一位知心好友,帶給我根深蒂固的陪伴。9月16日,我奔赴外圖廈門書城,去了盧思浩新書《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簽售會,而這本書,就像是和好友的又一次重逢,讓我受益匪淺。
“不要改變你的熱血,你的真誠,你的努力。親愛的,成長并不是面目全非,而是保留住重要的東西奮力前行”。
在簽售會上,我有幸拿到了話筒,問了盧思浩自己一直疑惑的問題。“我們這個年紀,好像這樣過也沒錯,那樣活也挺好的,越往前走,越找不到重心”。簽售會,人影攢動,我拿話筒的手微微顫抖,盧思浩給了我回復,依稀記得這一句話“你要去經歷,去感受,去沉淀下來,等到你足夠強大,你會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你才有足夠的勇氣去說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的確,現在的我們變得越來越著急,為什么未來好像遙遙無期,夢想飄搖無所。
我也曾經萬分焦慮過,感覺做什么都不對,像被生活支配的傀儡。后來,我在書中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甜筒在外漂泊流蕩也不愿回家,只因為一句“我不甘心”;盧思浩從一座江南小城走到墨爾本,再走到堪培拉。他被房東趕出家門,努力了三年,寫的《想太多》最后打水漂,打好幾份工,四處奔波,只因為心里有一個不滅的夢——寫書。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大都不一樣,但也少不了這樣的時刻。你手足無措,有那么一刻覺得自己無處可逃;你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繼續前行還是就此安定;你傷痕累累,怎么都找不到治愈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累了,記得休息一會,仍舊保持前行的姿態,繼續向前,不要猶豫。自己是否變好的標準永遠都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別人的嘴里。像盧思浩說的那樣,世界太大,聽聽自己的聲音,永遠滿懷熱忱,永遠熱血沸騰。“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希望與失望共存,美好與丑惡共生,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失望中看到希望”。
“我們的心事都像一封永遠不會寄出去的信,寫的是尋人啟事,卻沒有收件人”
我們聽過很多愛情故事,結局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好像懂了很多道理,其實也只是從心中輕輕拂過。當哪天輪到自己,你仍舊不知該怎么做才能不失遺憾,不會錯過。書中給我們展現了很多。老李和七喜之間,有一種喜歡,深沉到你聽不見任何聲響,“如果她可以開心,那他做他身邊的螢火蟲”。王辰與田七,有一種分離,是我們再也無法跨越重重鴻溝在一起,“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兩個人的答案會不一樣”。淼淼和沈洋,寫下一種妥協,是攢滿了的勇氣換來的無數失望,“世上那么多放棄,其實都是一句‘我累了”。
我們一生會遇見很多人,有時差的喜歡難免讓人疲憊不堪,到最后也難以握緊彼岸的人。而剛剛好的喜歡來得沒那么簡單,但也不能放棄尋找,就好像盧思浩書中《我最好朋友的婚禮》,老陳與大丁的故事,告訴我們,有一種愛情,是還好我沒放棄,終于等到你的完美結局。
“我早就不是那個相信友誼地久天長,少年,也知道這世上更多的是分道揚鑣。可就是因為他們,我還是相信,有些友情是可以打敗時間的”。
看盧思浩與包子,與老陳的友情歲月,初中時代互相催促對方像喜歡的女生表白,一起分享開心,快樂好像被放大了無數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朋友,我們的青春變得熠熠生輝,光芒萬丈;2011年,盧思浩新書發布慘淡,老陳把那些新書打兩折賣出去,再按原價把錢給盧思浩,默默干完這件事,這其中的感動不言而喻,在我們難過的時候,好朋友成為了你的擺渡人,為你排憂解難。
書中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看到了盧思浩和他好朋友們的經歷。但同時,他的文字總能輕扣心弦,勾出你深刻的回憶,引起共鳴。一路走來,身邊的人來來往往,能陪你一直走下去的朋友越發的珍貴,而我慶幸自己也遇見這樣幾位好友。我們步調不一致,但會愿意放慢速度等對方,另一方會加快步伐趕上。我們都不會去要求對方做出什么犧牲或者絲毫抱怨,所謂的并肩同行并沒有來得那么輕松,只是因為志趣相投,因為心甘情愿,因為我中意你。而我相信,能讓你發光發亮的人,也必定是溫暖的人。
不遠萬里,從贛州去往廈門,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本書,更多的是數不盡的思考。簽售會上,盧思浩還是那位穿著白襯衫追逐日出的少年,仍舊執意用文字記錄生活,努力變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從這本書中,希望你也能看到,在時間之外,還存在難以打敗的深情和萬分篤定的信念,讓你在這個世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