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關于管理員工和工作的觀點,直接影響了今天的人力資源體系。他在繼承人際關系理論和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揚棄不符合人性和時代環境的部分,發展出自己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獨特理解。
關于管理員工和工作的基本觀點
德魯克對人事管理理論、人際關系理論和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人事管理理論有三個基本的誤解:1、假定員工不想工作;2、認為管理員工和工作是專家的工作而非管理者的職責;3、視人為影響工作平穩的威脅。
而人際關系理論雖然強調了人的社會屬性,但是并沒有把中心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人際關系的和“非正式團體”上。事實上和諧的人際關系并不一定能創造高效益。另外,人際關系理論忽視經濟維度的考慮,因此容易淪為無用的口號。
作為管理學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科學管理的影響至今依然很強大。但是科學管理也有兩個盲點:
第一、認為必須將工作分解為最為簡單的各個分動作。必須把工作組織成一連串個別動作的組合,由一個人來完成一個分動作。科學管理試圖組織人的工作,卻不加驗證就假定人是機械工具。
第二、區分“計劃”和“執行”,科學管理認為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時截然不同的工作。泰勒強調實際執行前,規劃盡可能周詳,執行就更容易、更高效。而且認為計劃者和執行者是兩個不同的人群。
但是無論是人際關系理論還是科學管理,都有其價值。今天的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在繼承他們有用的價值,同時對不符合現實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的部分加以改進。
管理員工和工作的實踐
企業所有的目標最終還是需要人去實現,而人作為一種資源,是企業所有經濟資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提升經濟效能的最大契機完全在于企業能否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因此管理員工和工作是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
而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員工的工作也隨之變化。在機器大規模應用之前,貢獻的是體力,機器時代則變為半技術性的操作員。今天新技術再度改變了人的工作,體力勞動和操作的工作將為職能機器人所取代。人的工作角色將是負責設計、規劃、安裝或維護這些設備以及充當專業的管理人員。
自動化或者智能化帶來的絕不只是人的工作量的減少,而是相同工作量產生更多的產品。這種一種“質變”,而非使用人力上“量變”。要求企業改變過去對待人的態度,雇傭人的的時候不能再是“雇傭一雙手”,而要雇傭整個人。科技使人回歸到人性本身,因此企業在管理員工和工作的時候需要重視人的需求和動機。
作者舉了IBM的例子,他們嘗試讓員工判斷自己面對的情況,去調整和鞏固工作的速度和節奏,結果生產速度和品質都大幅改善。IBM讓普通操作員工和工程師一起參與到產品設計中,結果省時省錢,還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此外,IBM的另一個創舉是讓員工自己設定自己的工作標準,而非由上級領導來規劃,結果每位員工都希望能在最合適的崗位上工作,并且更努力的表現好。
這些措施實施后不久,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時,并沒有員工因此而失業,即使在是在經濟蕭條時期,IBM也實現了擴張,成為行業第一。
IBM的案例說明企業管理員工和工作的三個要素:視人為資源;員工和企業的相互要求;員工和企業共同的經濟價值。
一、視人為資源
今天,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有人力資源部,但是如何使用“人”這個資源則沒有清晰的界定。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首先要考慮人力資源的長處和弱點,并據此建立適合人力資源特性和限制的組織。人獨特的優勢在于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力,而在體力、技術、感知能力或者穩定性上人都沒法和機器相提并論。
把人“當人看”就必須重視人性面,承認人是有道德感和社會性的動物,設法讓工作的設計符合人性的特質,才能事半功倍。管理者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導員工成長,否則就不能充分運用人力資源的特長。
二、員工和企業的相互要求
如果考慮到人性的層面,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將不再是“一份辛勞,一分酬勞”。企業雇傭不是“一雙手”而是整個人,就要求員工積極主動的工作,而不是被動接受。同時要求員工必須接受改變,通過學習提高自己,通過創新來提高生產效率。而管理者要做的是幫助員工建立改變的能力。
而對員工來說,企業不僅僅是解決生計的來源。員工要求通過工作,在職位上發揮所長,建立自己的地位;他要求企業履行社會對個人的承諾——公平機會和社會正義;他要求從事能創造其價值的工作。
在自由的社會,企業不能成為“福利公司”包辦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從員工對企業的要求還是企業所能提供的滿足感而論,企業的角色都應該局限在社會基本機構上。要求員工絕對忠誠以及承諾對員工終身負責都是不對的。
三、員工和企業共同的價值
企業生存于兩種經濟體系中:外部采用市場經濟體系,需要從外部獲取收益和利潤,以維持組織的發展和員工的成長。而內部則是“重新分配”模式。
企業外部,經濟是最重要的考慮,而企業內部所有的考慮都基于權力和平衡之間的關系。一般認為,利潤是員工創造而被資本家剝削的部分,從而引起勞資矛盾。但獲取足夠的利潤是企業首要的社會責任,也是對員工的義務。因為利潤是企業持續經營和為社會、員工做出貢獻的前提條件。管理者要讓員工和企業回到共同的價值觀,而非對立。
總結一下:
德魯克認為,企業必須雇傭整個人,而非一雙手。尊重人作為一個有著道德感和社會屬性的存在,有效激發人性與生俱來的成就動機,才能實現員工、企業以及社會共同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