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us Time
Persistent love leads to splendid world
心中有美好堅韌感情的人,
也終將構建一個美好的世界
一直以來讓我納悶的一件事情是,我這輩子就只有一次相親。
那是報社的一位同事,將他妻子最好的朋友介紹給我。
我們彼此有好感,但我處在情緒非常低落的狀態,后來沒發展起來。
本來覺得這沒什么,但逐漸發現,身邊的朋友在適婚年齡時,多有一大把相親的機會,或家人介紹,或好友介紹,或同事張羅。
后來想,也許是因為一個報應吧。
還是在初中時,在老家村子里,就已經有三個媒人上來張羅相親。我媽媽問我的意見,我都拒絕了,說以后都拒絕吧。
因為我隱隱覺得,這不是我該有的婚姻的樣子。
我希望,我的婚姻,能有我看的小說中那種愛情的感覺。
雖只是農民子弟,但我把能找到的書全看了,初中時還開始自己花錢買小說什么的,所以對書中描繪的愛情很有期待。
而對村里那種蓋房子、娶媳婦、生孩子,再蓋房子、娶媳婦、生孩子的簡單循環,實在是有強烈的抵觸。
看來是,既然你把相親給拒絕得這么干脆,以后就再也不給你相親機會了。
寫文章時,我經常使用“中國式××”這樣的說法,這讓很多讀者反感。
有一些喜歡我文章的讀者說,我能不能不用這樣的詞匯,不然他們實在是有抵觸。
但沒辦法,太多時候,我覺得必須使用這種詞匯,這樣才能表達出我的感覺。
譬如相親這件事,就帶著濃濃的中國特色。
當然,它不是中國獨有的,像在印度,相親也很普遍。但在歐美國家,相親就是相當罕見的方式,他們主要是自己去追求。
為什么會這樣?
臺灣學者孫隆基根據他對于華人青年的觀察,說法是:
1?他們難以主動發起戀愛的訴求。
2 ?在遭遇拒絕時,會有不可承受的挫敗感,甚至可能會爆發出巨大的破壞性憤怒。
所以被動的相親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既然是被動的選擇,那么被拒絕時,就不是“我”的選擇被拒絕,而是介紹人的選擇被拒絕了,這樣“我”產生的羞恥感就會弱很多。
這份羞恥感,是可以要人命的。
一位男士對我說,他大學宿舍一哥們兒,追求一個女孩幾年未果,非常落魄。
看著室友的那份痛苦表現,他發誓說,他絕對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種局面中。
結果就是,直到28歲時,他還沒有談過一次戀愛,后來是通過相親走向了婚姻。
類似的,我認識的一個非常美的大齡女孩說,在戀愛中,她絕不會主動,必須要對方給了足夠的愛的證明,她才會向前邁一步。
其實,我也是這種人,構建愛情的能力一塌糊涂。
但我的好處是,盡管傷痕累累,我總能充滿勇氣地去追逐,由此形成了很多體驗與思考,還寫了《為何愛會傷人》這樣的關于中國式戀愛的書。
一次,寫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的影評時,我心中冒出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對愛情的信心,就是對整個世界的信心。
然而在愛情中,我們為什么如此脆弱?
青音和我的這本書,談的就是這個問題。從戀愛、婚姻、家庭到養育,都可以看到這份脆弱。
這像是一個惡性循環:
愛情不能堅韌
因為我們的婚姻、家庭與養育非常有問題,導致孩子的心非常破碎,漏洞百出。
破碎的心
因為心是破碎的,又難以構建愛情,以至于婚姻與家庭,不能建立在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上。
于是先天不足,必然脆弱……
譬如我們一再談到的中國式好人。
學者崔衛平也講過,他們在事業、社會等外在領域中,有各種好處,但在家庭內,特別是夫妻關系中,沒辦法貫注激情,也不能構建親密。
對戀愛、愛情、婚姻、家庭到養育的各種中國式問題,我做過很多思考。
不過作為“宅男”,我一直還缺乏和別人充分交流的意識,而我和青音的這本書,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這是兩個人交流碰撞而產生的,并且還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由此就有了不同的性別角度。
并且,也許我其他書還有晦澀之處,而青音和我的這本書,非常平實,非常樸素,太容易讀懂。
讀的時候,一如“中國式××”這樣的詞匯,也許會讓你不舒服。
這種不舒服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你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而這是改變的開始。
愿我們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人:可以主動發起愛的欲求,也可以承受被拒絕導致的挫敗,由此形成一份堅韌的生命力。
這樣的人會體驗到,對感情的信心,就是對世界的信心。
心中有美好堅韌感情的人,也終將構建一個美好的世界。
本文選自貳閱心理出版圖書《中國式的情與愛》,作者:武志紅(國內著名心理學家)
貳閱心理:時代光華旗下品牌,專注心理成長精品內容
閱愛·閱美好——讓閱讀走心,讓閱歷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