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是百果之宗。古人經(jīng)常食用楂、梨、姜、桂。其中楂是一種野果,它小于木瓜,功用與木瓜相似,味道卻劣于梨和木瓜。古人把楂加入蜂蜜煮湯,則香美超過木瓜。
關(guān)于梨的成語很多:梨花帶雨、交梨火棗、付之梨棗、梨園弟子、哀梨蒸食、讓棗推梨、禍棗災(zāi)梨……
梨在中國種植廣泛,品種繁多,主要有冠梨、酥梨、沙梨、洋梨、鴨梨、香水梨、南果梨、萊陽梨等等。
目前種植面積最廣,產(chǎn)量最多的梨有兩種:白梨和沙梨。
白梨主要產(chǎn)于華北地區(qū),沙梨則種植于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qū),當(dāng)然東北地區(qū)的秋子梨產(chǎn)量也不少。
古人把山野之梨稱作離,人工種植的才叫梨。
自古很多地方都有好梨品種。
成語“哀梨蒸食”說的是,漢時秣陵哀仲家種的梨,叫哀梨。此梨人口消融,美味無比。但有無知者買來蒸而食之,實在可惜了。
“交梨火棗”則是神仙吃的兩種果品。
“梨園弟子”是說唐朝唐明皇在一個遍種梨樹的果園里,教授三百弟子學(xué)習(xí)音律歌舞。這些歌伶舞伎就被叫作“梨園弟子”沿用至今。
“梨花帶雨”則更有詩意,形容美女涕淚縱橫的嬌媚之態(tài)。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付之梨棗”是指印刷書籍。古代常用梨樹和棗樹來刻板印刷書籍。
突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正是賞梨花的好時節(jié)。
梨花盛開之時,如果不刮大風(fēng),則結(jié)出的梨最好。
細觀梨花,花瓣圓而舒者,結(jié)出的果就甜。花瓣缺而皺者,則味酸。
漢武帝御宿國出一種大梨,如五升瓶,每只有六斤重。摘梨的時候,要先用布把梨包裹,要不然梨落地就碎了。
這么大的梨,現(xiàn)實中不知道有沒有。
我見過最大的梨,是一種沙梨,有小孩人頭那么大。
這種梨粗澀不堪,就連好吃的小孩都無法入口。大人會把這種梨放到鍋里煮,中途換水。煮熟后,則甜美可口,而且不損人。
這種梨還有一種吃法,把它切片烘烤為果脯,古時叫做梨花,是為佳果。
真定郡梨,拳頭大小,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煩釋憂郁。不知現(xiàn)在還有沒有這種梨?新疆香梨還是不錯的。
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
唐朝李泌沒有官職,他一身白衣,人稱“白衣山人”他一生身經(jīng)四朝,在肅宗、代宗和德宗三個皇帝手下都掌過大權(quán),地位相當(dāng)于宰相。他既能輔佐皇上轉(zhuǎn)危為安,又善于功成身退。
李泌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隱退山林。國家有難時,他又挺身而出,為皇上出謀劃策。
李泌不吃葷腥,一次宴會上,肅宗皇帝親自燒梨給李泌吃。“不食千鐘粟,唯食兩顆梨”是李泌宴會上說的。
喜歡吃北方的凍梨。東北有凍梨、凍柿子、凍蘋果、凍海棠,其中最好吃的是凍梨。
凍梨一般是由花蓋梨、秋白梨、白梨、尖把梨冰凍而成。食用時,將凍梨置涼水中浸泡,待化透后撈出可食。凍梨口感綿密,水份充足,入口即化,可解酒助消化。圍著火爐吃凍梨,實為一種享受。
梨性涼入肺,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
它可治療干咳,口渴,便秘,咳喘等癥狀。將梨煮熟后還可以預(yù)防風(fēng)濕病和關(guān)節(jié)炎。
梨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美白皮膚,驅(qū)趕秋冬的干燥,使面色紅潤。
梨中含有容易被人體吸收的果糖,給人體提供能量,使人精力充沛……
【文字之光專題】秉持“為好文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文”的價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優(yōu)選專題,歡迎投稿薦稿。
主編韓涵微語攜全體編委人員恭候你帶著優(yōu)秀的文字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