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要補考,你知道了嗎?”
“嗯嗯,我知道了。”
“怎么回事,你上學期期末不是很勤奮的嗎,怎么還掛了?”
“沒什么,小事而已”
沒錯,我的確需要補考。情況是這樣的,實習收尾交接工作時剛好碰上新開學,老師在幾天內連點了兩次名,而我剛好這兩節課都沒到。我們期末成績最終是由平時分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分別各占50%比例。期末考試考了89分,問題出現在老師沒有給我平時分,也就意味著我的期末總成績達不到60分,不及格,我需要補考。
實習完后會學校繼續上課,當時也沒想過補假條給老師,想著以后去上課就沒多大問題。
結果知道后,想著是自己的錯,也沒向老師多解釋想著能更改成績,因為知道根本改不了,登記上系統的成績沒法改了。
綜上所述呢,情況就是這樣,開學期補考就行了,也沒多大的事情。
然而,問題就出現在接下來有好一些人問我為什么補考,說我看起來很勤奮啊,為什么還會掛科。覺得解釋起來很麻煩,而且這些人也不算特別熟悉的,于是就一笑置之過去了,說沒什么。以致有天有和好朋友和我說,有人說我很裝,很冷,什么都不和別人說。
我突然意識到,這本來就是一件小事啊,而且是不涉及他人的事,我沒必要到處說一遍,然后再重頭解釋一遍,好似很累。
▼
故事上是這樣說的。
富人問:“天氣這么好,你怎么不去努力打漁,卻躺在沙灘上睡覺呢?”
漁夫說:“關你屁事?”
富人又說:“你難道不羨慕不想成為我這樣的成功人士嗎?”
漁夫說:“關我屁事?”
大概世界上的事情都可以分為這兩種。“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
表姐會老家過年,發現有一棟新建的四層小洋樓很漂亮,還沒等她開口問這是誰家新建的,過幾天鄰居們來到做客,剛好表姐也在一旁。聊起這個房子,她們說那家人兒子當了城市姑娘家的上門女婿,岳父岳母給錢女兒女婿老家蓋的房子,你看今年他都沒回來過年又有一位插話說其實沒有入贅,認識了個城市的獨生女孩,女孩家有錢,借錢給他的,可能也有意思想要結婚的那種。表姐問你們知道那么多的呀,她們都是我也是聽別人講的。聽別人講的?別人講的東西可多著呢,怎么就知道一定是這樣。
▼
有一個朋友,工作3,4年了,。她說:“我長假回家待一般都不喜歡超過一周,因為很多很久不見的三姑六婆都會問我現在工資多少啊,哪里工作了,有男朋友了,干什么的,家里條件怎樣。”
“簡直比我媽媽管得還嚴,愛得更深。”“如果我回答男朋友很不錯,我工資也還好,她們都一邊羨慕著你然后一邊又數落著自己不爭氣的孩子,不知是真為我高興呢還是見不得我好;如果我回答男朋友和我差不多,我工資也沒有很高時,她就會苦口婆心地和我重復著:“以前和你同一屆的誰誰誰,現在工資一萬多,給家里蓋了房子,還買了車,當起老師,日子過得很舒適,你這幾年干了些什么啊,讀書的時候你可是比她厲害多了。””
一開始,朋友還年輕氣盛地回應兩句,后來她發現根本講不通,就只好很笑臉地說:“是是是,你說得都對”,或者很冷淡地說:“我過得不錯,男朋友很好”,然后等到下次她又說,“哦,我男朋友沒車沒房呢”以至于三姑六婆現在也不知道她講的那句是真的
“其實我知道她們口中那個一萬二的女生”,朋友講“這個數目是在她自己的正式崗位上和另外一些兼職所有加起來的,很拼才可以得到這個數字,平常情況下沒有那么高,至于她的車,是貸款買來的,首付找了同事借了一點,接下來就是要供著它。”這些情況朋友知道,可是她沒有對那些三姑六婆講過這些。
她說“我們都很簡單地看一個人表面很光鮮,卻沒有想過別人背后也很辛苦。”
她補充“其實她們看我辛苦,其實并不,我還過得很滋潤,每年2-3次國內或境外旅游,可是這些我也沒有和她們說,這是自己的生活,沒必要向別人透露一清二楚,更何況我們并不是太熟悉,我們為自己留點空間總是好的。”
▼
有些人很少發朋友圈,不會因為吊了個點滴在整個朋友圈求安慰,也不會因為加班幾晚在朋友圈接連抱怨老板,更沒有因為自己得了個獎項而昭告整個朋友圈。別人問起,你為什么沒發朋友圈,說:“會發,只是少發一點而已,我更喜歡留一點空間,沒必要事無巨細全都告知他人。”
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說。如果別人過得好,你可以贊賞,但并不需要刨根問底這些怎么得到的,如果別人一帶而過,更加不要酸可能這些東西不明不白。
如果別人過得不好,你可以憐惜他,但請不要過頭,說了很多但卻沒有實際的話,或許他此刻需要的只是安靜一下,沉淀一下,再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