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話題在這個時間節點講挺有意思的,每到每一年年末的時候,微信微博就會出現很多寫著:離2016年結束還有5%、6%;你2016年設定的目標實現了嗎?等等危言聳聽,不過也啪啪打臉的文章。我們習慣每年年初設定目標,但是拖延癥卻總把你咬得死死。
2016年 堅持健身!/2016年 學會某門語言/2016年 每周看一本書!等等
今天參加耶魯哈佛雙料學霸 李柘遠的新書《不如去闖》的簽售會,是個牛人。書中分享個人從高中選擇放棄高考,投身美國耶魯大學備考以及大學生活、高盛兩年投行經歷。其實牛人跟平凡人的區別在于這每周每年設定的大大小小的目標,你去實現了沒有,小目標如何規劃完成,大目標如何堅持一個人走完。
一、人生每天都在做選擇:
“一片森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堅持工作?出來創業?選擇伙伴?選擇投資范疇?
每個人每天都要做出各種選擇,當自己開始選擇創業這條路的時候,發現需要做出的選擇更多。每天都是站在選擇的三岔路口。一個人沒辦法做太多加法,一間公司在剛成立的時候沒辦法承擔太多的業務范疇。所以這些都需要面臨選擇。現在互聯網下誘惑太多,更新換代太快。就算你不主動選擇,你也要被迫做出妥協。
馬云爸爸說:在一個聰明人滿街亂竄的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會聰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擲,一條心,一根筋。
二、目標要具體,再是堅持。
我們總喜歡設定目標,但是目標本身就是當下手夠不著的地方,如果不為自己鋪好路,這個目標實現就跟水中撈月一樣。在這里,目標的具體化跟規劃力就顯得甚為重要。以自己最近的小目標為例:隔天健身/學西班牙語/每周一本書為案例。
健身堅持下來了,因為交了健身卡的錢,有了剛性機制;同時也從中找到樂趣,默默培養出習慣。西班牙語失敗了,上了十幾堂的課程,沒有語言環境,目標也不夠明顯化,如果當初以:考過西班牙語x級為目標,一步步去規劃,完成的幾率應該會提升不少。
《不如去闖》英文名:take action now.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請先為實現這個目標規劃好一條道路,吸引力法則的背后也要依靠著規劃力來完成。到想好之后,去執行,你的執行力跟你抗拒借口的能力成正比,如果你能風風雨雨堅持下來。并以階段性小目標一步步去落實。指日可待。
12月24日 平安夜 喝下一碗雞湯。
哈哈 不過現在流行的是毒雞湯:詩和遠方,越遠越臟/執子之手,如同豬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