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斷斷續續一個月終于把這本書看完了。細碎的章節,片段的生活,串聯起了一群人,一座城市的歷史。
見證一個城市變遷最深刻的往往都是街頭的小人物。堅持幾十年如一日賣缽扎的麥夫魯特,中立平庸卻又誠實,簡單,善良,在行走時和城市對話,和自己對話。賣缽扎,買酸奶,快餐店收銀員,停車場管理員,用電監督員,因無奈不斷變換工作,卻從未離開人群,形形色色的眾人。從他的視角,逐漸了解了一個從未想過會了解的國家 城市的變遷。逐漸被工業生產代替的街頭叫賣,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還有新生的各種政黨的交錯更替,消失的一夜屋,拔地而起的單元房,四十年中城市越來越大,但麥夫魯特的缽扎叫賣聲卻越來越溫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四十年,他努力融入城市,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伊斯坦布爾人,卻在終于扎穩腳跟之后突然覺得離這個如此熟悉的城市越來越遠。
他喜歡走在夜晚的伊斯坦布爾街道,面對夜色想著腦袋里的怪東西,好奇,渴望,充滿愛。只有麥夫魯特這樣熟悉每一條街道,已經與城市融為一體的缽扎小販的腦袋才能展現出豐富的城市畫卷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把千萬個人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是生計,利息,和賬單,但支撐他們生活在這里的只有愛。”
傳統老舊的缽扎叫賣聲和嶄新現代的街區如此格格不入,卻又為那些懷念著過去的人打開通往回憶的門。
可有些東西總會消失的,到時候我們要如何回憶過去呢?
另,有機會一定嘗嘗缽扎是個什么滋味~